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近几年,我们根据“有利于准确检测小学生的语文毕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教师遵循母语教学规律进行科学执教;有利于持续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对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命题不断地进行改革,有了许多收获。现以去年的试卷为例加以说明,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期待目标:通过合作学习《绿叶的声音》,掌握本专题所选诗文鉴赏的一般方法。重点预设:1.感悟诗歌情感之美;2.想象诗歌画面之美;3.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大家都有这样一种认识: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在先进、科学的教学观指导下,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在经过一番大学习、大讨论之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等现代教学观已深入人心。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观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之具有操作性。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之后,我们觉得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可…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活动中,学与考是平行互动的,根据课程目标,学什么就考什么,怎么学就怎么考,反之亦然。因为,虽然学与考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活动.且表面看来考是为了检测学,但事实上它们的目标一致.都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阅读教学中的学与考当然也是这样。那么,遵循怎样的命题思路才能协调两者的关系——做到以学定考.以考导学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常熟市档案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以开展民生档案的建设和开发利用为主线,不断建立、健全、优化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整合民生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以加强对神经网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脸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善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用笔蘸着心血,蘸着欢喜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小语许多记叙文,尤其是写人的篇章,无不浸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但是教这些文章,如果只是强调字、词、句、段或涉及作品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也只是概念地讲解,将一篇文章分成若干段或层次,进而从层次中归纳中心思想;转而又是字词的音形义提问,又是句与句或句群之间的划分,这样习以为常的简单操作过程,久而久之,势必产生负效应。从传统误区来讲,它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从而把文学作品割裂为各种"基础础知识"的字词堆;从旧观念模式的错误立足点上,又会转而讥评情感教育是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这样的讲解学生会感到兴味索然,越来越学不下去,将语言教学逼向死胡同。因此,我摒弃了以上教法,采用熏陶感染的方法,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我市从2002年秋季开始进行新一轮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至今已有近7年的时间。回顾改革历程,我们除了积极组织实验培训、传播课改理念以外,主要展开了如下四项行动。  相似文献   
19.
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活性剂分子长碳链相互缠绕折叠形成若干微电场 ,带异性电荷的染料分子被吸附 ,使溶液吸收光谱红移。本研究利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 (MPASC)技术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染料夜蓝 (NB)结合反应为例研究表面活性剂在微量分析中的增效机理 ,结果表明二者的作用实质上是表面活性剂缠绕大分子内微电场对NB的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本报告测定了SDBS与NB结合产物性质 ,如结合比、单体摩尔吸光系数值等 ,而且定量分析了实际样品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回收率 97.9% ,RSD <3.1%。  相似文献   
20.
沈荣 《云南教育》2000,(21):31-32
我听了不少阅读课,感觉许多教师都非常重视朗读训练,“书声琅琅”已成为语文课的一个明显的特征,但又觉得很多朗读训练没有落到实处,其主要问题一是朗读的时间不够;二是指导上存在误区;三是朗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笔者认为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质量,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保证有充足的朗读时间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用于朗读训练的时间普遍不足。这主要源于这样两个原因: 1.教师的指导思想模糊。如有的教师将朗读仅作为调控教学时间的一种手段,用以调节课堂气氛或某个教学环节的填充,而不是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