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28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精读最近半年的全国部分党报后,悉心揣摩,明显感觉到它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力求全局观念和新闻规律的统一、力求舆论导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力求党性原则与受众意识的统一,的确让人叹服:“三贴近”,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三统一”,密切相连,互为一体。只有把“三贴近”寓于“三统一”中去,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才有不竭动力和无限生机。贴近实际,力求全局观念与新闻规律的统一贴近实际在新闻宣传中就是要求全局观念与新闻规律的统一,这是在强调“交融性”,即新闻报道不仅内容严肃、重要,而且报道形式也应灵活多样,为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42.
143.
王永亮  柴葳 《声屏世界》2003,(11):16-18
媒介生存的外部环境之二:竞争环境的变化记者:陆老师,您在《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一书中将传媒竞争趋势的第二个方面归纳为“媒介形态趋向融合与互相进入”;在谈到集团化问题时,您又指出集团的分化与整合是“多种压力下的被迫选择”。外部环境还在发生什么变化?这种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背后又隐含了哪些东西呢?陆小华:媒介竞争环境在发生变化,总的判断是资源整合和抢占市场的速度在加快。从传媒业选择看,跨领域整合资源是重要选择。TOM.COM公司参股华娱电视的行动及强劲的兼并势头,表明它正由最早的互联网公司演变为传…  相似文献   
144.
方汉奇先生是我国新闻理论界宗师级的著名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总顾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四所大学的兼职教授、课程教授和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吴玉章奖金”基金会委员、新闻学学科评审组组长。  相似文献   
145.
146.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历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单纯地叙述历史,而是要总结历史的经验,为今天的建设服务,为明天的发展打下基础。纵观回族教育发展所走过的历程,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作用,我们认为,下述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7.
2001年,张小琴双喜临门:获得全国第五届“金话筒”奖;考取了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 张小琴从小天资聪慧,15岁上大学,22岁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先是在《山东文学》杂志社当编辑,从  相似文献   
148.
加入 WTO,中国传媒要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做相应的调整和部署。战略调整,要求中国传媒开始具备一种“全球眼光”,与国际传媒在思想文化领域、信息资源领域,舆论阵地和受众市场展开全面竞争。在具体战术部署中,中国传媒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还有就是要积极开拓海外传媒市场。总体战略上的调整过去,我国的新闻传媒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49.
步入新世纪,我们蓦然发现身处于立体式和平面型纵横交错的传播环境中。从早晨起,广播、报纸就把昨日新闻刊播出来;直到中午,受众已成为新闻的饱和体,相互传播着新闻,并形成了小环境舆论;随着夜幕降临,电视、互联网重叠展现出今日新闻,而受众对新闻超载已是不堪重负,强烈呐喊:“我要独家新闻 !”舆论一律的时代即将结束,新闻界竞争日益加剧,发现、产生独家新闻便成为各新闻媒体出奇制胜、提高自身声誉的法宝。 慧眼:从能动认识升华独家新闻   发现,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的说法,是“看到人人看到的,却想到别人想不…  相似文献   
150.
王永亮  李思涵 《海外英语》2014,(15):243-245
长期以来中国外语教学比较注重语言内部结构(如语音,词法以及句法)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在不同语境下交流时所需的其它语言参数。在真实的语境下,学生的"中介语语用"(ILP)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该文认为语用能力具有可教性,并通过分析,得出影响语用能力习得的多重因素:语言输入环境、语法能力、语用迁移以及个体差异等。同时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认为语言教师应注重学习者的语用输入和语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