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1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党的教育方针、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为依据,建立“五个一”(一个落实、一个中心。一个活动、一个根本、一个创造)学校教育结构,加强诸教育因素间有机联系,发挥教育整体功能,形成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从而探索怀柔一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实验目标一、学生全面发展目标1.学生要具有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关心集体、助人为乐,遵守纪律,诚实正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2.
最近我听了一节语文活动课《莲文化的魅力》,两节课连着上了下来,课间十分钟也没有休息,原因很简单,学生们准备的资料很充足。各大组都想向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展示一下活动的成果。但学生活动的激情似乎并没有感染听课的老师们,很多人带着一脸的疑惑进行了评课。  相似文献   
143.
《桃花源记》一文中,先后两次出现了“世”字。但所包含的意义各不相同。句一:“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先世”意为已去世的祖辈,用以说明来此时间久远的缘由。各地译文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无可挑剔。句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何世”二字目前语文课本中无注释,吉林出版的《古文观止译注》和上海出版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中,都将“世”解释为“朝代”,“何世”即什么朝代,用以表明这些与时代隔绝的人,不知外  相似文献   
144.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游览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5.
应用遴选出的“985工程”高校建设绩效评价的投入和产出评价指标,对我国部分“985工程”高校建设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了绩效排名,对当前我国“985工程”高校建设的绩效进行比较分析,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合理配置高校资源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6.
本文针对目前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力学实验教学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为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改革和进步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7.
深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做好日常实验工作,不断提高仪器维修水平,钻研最佳实验方法,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48.
在校园一卡通系统增加支付宝的充值业务后,需要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与支付宝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对接,这样的过程可能会进一步给校园一卡通系统及一卡通用户带来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9.
探究实验主要指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单独或者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围绕一个未知答案的猜想或者假设,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的学习方式,该种学习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验证猜想与假设后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学习潜力,是目前在教学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教学模式。一、高中化学教学应用探究实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0.
王海涛 《考试周刊》2013,(72):168-168
<正>每一所普通高中毕业班都有临界生,这里的临界生是指具备一定素质,在高考中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一所普通高中能否抓好临界生的提升与转化工作,使更多的临界生跨进大学之门,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又是评价该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一、分析临界生的复杂心理一般来说,高三伊始,临界生就有比一般学生更大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