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3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王书怀的诗亲切而自然,但在大多数时候,他的诗却更像是诗人的沉思与反省,这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的深人思索。如《北大坝》:“这是一条战线,横亘水火之间:一边白浪翻滚,一边洪穗烧天。这是一条战线,年年都有征战,不见挥刀动戈,考验战士万千,  相似文献   
142.
王璇 《青年记者》2012,(5):70-71
微博时代带来了传播的草根化和传播内容的个性化、随意化,具有传播速度快捷、传播互动和灵活等特点.微博的传播过程是传播者对关注不同人物、话题的小群体进行初级的分众传播,分众传播的受众可以通过评论功能给予传播者即时的反馈,也可以通过转发功能对这一信息进行二级传播.  相似文献   
143.
历史主义是当前占据主流地位的科学哲学认识理论,个体性与发展的观念是其最核心的思想。本文扎根于历史主义的个体性与发展两大核心概念,阐述了如何用历史主义观点来看待情报学的困境,以及怎样用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来指导情报学的发展。此外,从历史主义的视角对信息的意义的理解与信息检索、关于主题的认识与主题分析,以及分类等情报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144.
Elman网络具有承接层,在网络内部形成一个动态系统,通过遗传算法优化网络权值,建立一种新的瓦斯压力预测模型,并用Matlab编程实现。其中,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影响煤层瓦斯压力的主要因素为埋藏深度、煤层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系数。最后,应用GA-Elman模型与Elman模型对数据分别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具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确度高,是求解煤层瓦斯压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5.
老袁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咱们叫他老袁不是不尊敬他,而是这样叫能让我们觉得更加亲切些。  相似文献   
146.
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微格教学系统奠定了基础并且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对微格教学系统先进行分析,列举微格教学系统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优势,并对基于网络的数字微格教学系统加以设计。  相似文献   
147.
文章首先总结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基本素质要素,之后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SEM),对模型结构进行假设,再对两个假设素质模型的基本结构实施拟合验证,通过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B 重新构建,最终建立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结构模型,同时运用定量的方法证明素质结构模型的系统性,深入研究各个素质观察变量对于素质模型的相对重要性,本文的研究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8.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现象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现象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观点予以概述的基础上,从信息的现象学本质、信息行为中的现象学、信息技术中的现象学三个方面分析了现象学在情报学中的主要体现。最后从完善情报学的哲学体系、改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两方面分析了现象学对情报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9.
文章首先总结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基本素质要素,之后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SEM),对模型结构进行 假设,再对两个假设素质模型的基本结构实施拟合验证,通过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B 重新构建,最终建 立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结构模型,同时运用定量的方法证明素质结构模型的系统性, 深入研究各个素质观察变量对于 素质模型的相对重要性,本文的研究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0.
王璇  刘航 《今传媒》2011,(6):50-51
本文以《长江日报》与《楚天都市报》时评版文章的比较分析为个案,通过对两报2010年8月15日~2010年9月30日时评文章的数据统计,从评论主体、评论深浅程度、视角选择和舆论监督指向四个维度比较分析党报与都市报时评版的特点,以期对两类报纸的时评版建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