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高小弘 《文化学刊》2011,(5):152-156
“第作为辽宁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于晓威的小说创作始终体现着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怀和理解。他的小说去除了凌驾于生命之上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政治意识的遮蔽,强化了生命存在中往往能出人意料改变生命轨迹的非理性和偶然因素,从而将生命的无限复杂性与可能性展露得淋漓尽致,还原了个体生命原始的丰富性,将生命存在的本真自在状态清晰的显露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生命本真状态的重视也促使于晓威的小说创作对人物内心进行深入的挖掘,其中“焦虑”成为人物情绪的一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2.
高小弘 《文化学刊》2009,(3):144-146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是整个20世纪乡土小说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小说中大量存在的风俗描写,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生动的历史场景,而且深刻地反映出20年代乡土作家在都市与乡村之间二律悖反式的情感矛盾,折射出他们在疏离与回归的精神迁徙中艰难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63.
作家文珍凭借着自己特有的创作敏感,在小说中充分还原了情感与人性在自我与社会角力中的胶着状态,为人性表演创设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故事空间。她敏锐地捕捉到了现代社会个体之间的生疏关系,深刻表达了个体在抵抗因为生疏而带来的虚无时所获得的一种奇特的存在感。逃离是文珍小说的另一个主题,作品在两性的“爱情对弈”中,真实而复杂地传递出一种不确定性和宿命感。文珍小说的创作美学在于其文本多取材于身旁最熟悉的人和事,她把卑微的人物放置于一个个具有时代普遍性的事件中,准确无误地表达着时代真实的焦虑与个体无力的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