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7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史铁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大哥,他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当四肢健全的时候,可以随地奔跑的时候,抱怨周围的环境如何的糟糕。有一天,突然瘫痪了,坐在了轮椅上,这时候,抱怨自己怎么坐在了轮椅上,于是怀念当初行走奔跑的日子,这时他才知道那个时候多么的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42.
十八是个木     
白岩松 《课外阅读》2009,(19):44-45
十八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把十八组成一个字,就成了“木”字,当这个十八构成一个木字的时候,你就已经具有了可用之才的潜质。十八岁不是一个终点,它是一个新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43.
小说:中长篇最能出彩读小说是最好的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拿起或厚或薄的一本,几页下去,生活的时空便与小说中的同步,然后和主人公同喜同悲,深深地投入后,还会时常感觉自己变成主人公,那种感觉就更加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44.
任何事情不过是你自己跟自己叫板,跟别人叫板没有意思,跟自己叫板才有意思.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跟自己较劲的时候,那另一个自己总是比你高出那么一点,当你已经达到某个高度,那个和你较劲的自己又要比你现在高出一点,这样反反复复,生命就有了意义.心里总是有一些希望,一些梦想,它又总会走到现实的前面去,就好像人永远追不上自己的影子一样.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我个性如此.我心中永远有一个战场,永远在给自己出题,然后自己去解,这已经是思维和行为的习惯了,所以做什么职业对我来说并不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45.
十八是个木     
十八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把十八组成一个字,就成了木材的“木”字.当这个十八构成一个木字的时候.你就已经具有了可用之才的潜质。十八岁不是一个终点.它只不过是一个新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46.
幸福     
2008年1月1号的人民日报有一篇社论叫<伟大的一年>.我们在那一年,可以想得到很多的事情:改革三十年、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等等.当时想不到会有雨雪冰灾,更想不到会有汶川大地震,也想不到金融危机.然而正是这一系列的事件混杂在一起,印证了"伟大的一年"这样一个标题的正确.正是因为有一系列的事件,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这一年才可以写进历史.  相似文献   
47.
白岩松 《青年记者》2005,(12):32-32
经常听到有人说:新闻是个易碎品。你们干新闻的,很像是一个短跑运动员,一次又一次拼速度,真是够累的。  相似文献   
48.
结合吴金明教授提出的4V营销理论,从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和共鸣四个方面复盘重映经典电影票房市场,从注重重映影片档期选择、精准市场定位与物料投放、加强新媒体营销与互动几个方面探析未来经典电影成功重映的营销路径。  相似文献   
49.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我要讲5个年份,首先要讲的年份是1968年。那一年我出生了。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乱,在法国有巨大的街头骚乱,在美国也有,然后美国的总统肯尼迪遇刺了,但是的确这一切的原因都与我无关。但是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也在全世界站起来。  相似文献   
50.
[编者按]白岩松的犀利、尖锐是有口皆碑的.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说”上,也体现在他的“写”上。其实,他最早的功夫还是从“写”开始的,熟悉他的人对于他的文字之潇洒、到位也是相当认可、欣赏的。毫无疑问,白岩松是主持人中颇具思想家气质的一个。两年多以前他曾在本刊发表过名为《我们能走多远──关于主持人话题的胡思乱想》的长文,反响剧烈。两年多过去了,已届而立之年的白岩松(这其间除了参与了万众瞩目的几次大型新闻直播外,他还成为了父亲).在这篇新作中将向我们表达什么呢?还是让我们读完后再“说三道四”吧。做人有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