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鸟篆作为东周时期流行于楚、吴、越、蔡、曾、宋、徐等国的一种艺术字体,标示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留存至今的264个不重复鸟篆,或是形体蜿蜒细长,通过改变原字线条粗细以及笔道方向来美化汉字;或是在常用字形体上附加或融合以鸟形为主的装饰成分,它们呈现出与同时期北方艺术字体不同的特点.鸟篆出现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末期渐趋稀少.鸟篆的兴衰与东周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总趋势、周代尚文之风、青铜文化的发展等因素密不可分.现存资料表明铭鸟篆文器物首见于楚国,正是楚国的文化、历史、风俗等等因素导致该种字体的产生.随后受楚文化影响的其他南方诸国也出现鸟篆,越国铭鸟篆器物数量最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周鸟图腾崇拜的遗风,也体现了鸟篆的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