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高层民用建筑电梯的接地装置的分类、形式与接地极的要求和设计与安装时的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2.
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以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石,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的角度来说,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借助教育信息化实施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优秀资源送到乡村,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接受优质教育。本文从机制建设、应用环境、教育资源和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建设与调配出发,探索欠发达地区以信息化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3.
1月13日,广州大学成功地部署了基于戴尔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的集中化管理解决方案,这是目前国内教育行业领先的云计算项目,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唐连章主任和戴尔公共事业部教育行业总监陈伟先生。  相似文献   
84.
以一株海洋细菌Bacillus sp.ms12为实验对象,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设计海洋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案。通过优化菌株发酵条件、优选提取分离纯化方法,使实验时间、菌株发酵量、溶剂消耗、环境污染等显著降低,高效率地分离、纯化出目标产物,引导学生使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定产物结构。该实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使学生深入了解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科学研究流程,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操作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生态课堂的教学强调学习是一种开放、动态、生成和全面和谐的发展性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态课堂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本文从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出发,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介绍信息技术环境下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为学科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生态课堂的教学强调学习是一种开放、动态、生成和全面和谐的发展性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态课堂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本文从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出发,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介绍信息技术环境下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为学科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7月27日,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戴尔公司在北京景山学校共同宣布基于"互联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课题顺利完成,《基于互联课堂的创造性教学探索》论文集出版.会上,课题主办方举行了课题评选颁奖暨研究成果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探讨了中小学在互联课堂环境下课堂教学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为未来的教学研究工作指引了新的方向,并表彰了为该研究做出贡献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为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创造了一个经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相似文献   
88.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调节精神,消除紧张学习后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课外体育活动呢?现仅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9.
建构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制度必须理清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为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价值选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人为本是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要求在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上更加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在效率与公平上在现阶段应更加注重公平原则,在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上坚持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90.
“互文”与“并提”都是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互文者,即上下文互相省略,而其意义又互备或互用。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称为“互见义”、“互义”,并将这种语青现象列为“参互以见义”一类。互文的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而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②耳目聪明。(《后汉书·华佗传》) 例①用了互文修辞手法。而非并提修辞手法,否则文意不畅:将军历经千百次残酷的斗争都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胜利归来的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壮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