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7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是一种时代的选择.为了防止新兴的创业教育不误入表面化、平庸化的泥坑,除了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外,还应当研究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以指导创业教育实践的顺利开展.本文仅就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课程模式和教学过程模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2.
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模式长沙铁道学院肖云龙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模式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  相似文献   
93.
大学校园数字化的发展,对大学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传统教师角色与校园数字化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解决这一冲突和矛盾必须构建新的大学教师角色,确立新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4.
随着现代大学对通识教育思想观念的重视,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正在兴起,其中开设创造学基础课程是开发学生一般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通识教育的一种选择。本文论述创造学基础课程在培养通识性高级专门人才中的基本定位、内容体系及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5.
生成和超越: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大学应教学与研究并重,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并以人的生成为最终目的;大学师生应从事哲学思考,并通过相互间的平等交往来相互沟通互动,以此来实现对事实的把握和对真理的追求。本文对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进行了相关阐释并提出对现今大学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6.
论主动实践教学改革的三大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中,主动实践是关键,但是在实施中会碰到诸多障碍。目前我国大学存在着影响主动实践教学改革的三大障碍,即因教育原理理解偏差形成的认知性障碍、因高等教育边缘状态形成的资源性障碍和因教学改革潜在风险形成的心理性障碍。研究其中的障碍,将有利于推进主动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
大作曲家莫扎特还是海顿的学生时,曾和老师打过一次赌。莫扎特说,他能写出一段曲子,老师准弹不了。世界上竟会有这种怪事?在音乐殿堂奋斗了多年早已功成名就的海顿对此岂能轻易相信。见到老师疑惑不解的样子,莫扎特竟真的伏案疾书起  相似文献   
98.
99.
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缓慢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创新教育以来,许多人预测创新教育将很快成为我国教育创新的一支主旋律,但现实的情况却不如人愿。从全国的情况看,真正实施了创新教育并且成绩显著的学校并不多,大多数学校的创新教育仍停在形式化、平庸化、浅层次的局面。有些学校虽然开展了一些创新教育的尝试,但是真正坚持下去的极少。笔者通过对一些学校的调研和对有关创新教育个案的分析,认为阻碍我国创新教育与时俱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政府主导力度不够创新教育,通常理解为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与…  相似文献   
1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名为《学无止境响报告中.论述过这样的一种观点: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使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能源,也难以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造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21世纪在本质上是一个更强调创造的时代。面向流世纪的教育.在实现传统的“应试教育”、“功利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战略调整中,不能不将“学会创造”作为未来人才素质要求中的重要构成。教育界的一些学者认为,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以适应当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