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835篇
科学研究   9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了将声音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方法,着重点是录音软件WaveCN的基本应用。  相似文献   
32.
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孩子们看图作文。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位小女孩正把嘴凑到爷爷的耳边说着什么。我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小女孩会跟爷爷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议论开了。一会儿,大家争着发言:  相似文献   
33.
随着高职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和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 坚持科学发展观,其目的不是培养"劳动工具"而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提倡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以培养 学生的实用能力为出发点,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制高点。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4.
即时调整的问题式研究性学习 即使是最好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胸中有数,在当今信息时代更是这样.当学生在课堂上突然冒出一个"语惊四座"的问题时,你能敏感地发现其中的智力价值和研究意义吗?或者说,在众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你能发现其中哪一个最具"价值"?在产生或发现这样的问题后,你是否敢于调整原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及时地组织研究呢?  相似文献   
35.
当发生在72年前12月9日那场抗日救国运动在如今中国人的记忆中渐渐模糊的时候,一部《南京》又把我们带回到那些不堪回首的残酷的战争岁月。和日本这个近邻的恩恩怨怨,我们老话再提——  相似文献   
36.
某一点的地理坐标是我们认识该点在地球表面相对位置的重要参数,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笔者曾带领高一地理实践组进行了经度实地测量,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结果。如何用我们现有的简单测量器材进行宏观的测量呢?在学习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影响时,我们已经了解到经度与地方时之间有着必然联系,那么,我们就有了测量的思路:通过测定某地正午时刻的北京时间推算出该地经度。因此,关键就成了如何测量当地正午时刻的北京时间。为了让这一活动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但必须达到以下两个  相似文献   
37.
本文例析导数的一个应用:研究方程根的问题,这可以提高学生对高考新题型的适应能力.例1证明2x=sinx只有一个根x=0.证明设f(x)=2x-sinx,x∈R.因为f'(x)=2-cosx>0,所以f(x)在R上递增.而当x=0时,f(x)=0,由单调函数自变量与函数值一一对应知原方程有唯一根x=0.  相似文献   
38.
任何时候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教学活动毕竟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师不可能脱离  相似文献   
39.
我们所理解的“智趣课堂”,是着眼于开发学生智力、生成学生智慧、情趣与理趣相互交融的课堂。沙建华校长执教的《冰花》一课,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智趣课堂,更是值得推广的高效课堂,课堂既表现为情趣与理趣的高度融合,又充满着智慧。  相似文献   
40.
传统读经讲经的王棻,生活在近世中西两种社会和两种文化激烈碰撞之际,其诗作中流露出"西学东渐"这一时代特色原本自然,量虽不大,却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