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下面称《课标》)在“阶段目标”部分,每个学段都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这样一个新的板块。这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创新命题。为何要提出“综合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这是大家正在进行探索的一个课题。下面试以一个案例为例,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52.
对于生字,一般都要求学生达到“四会”。对于这“四会”是分步达到,还是一步完成?我们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根据生字的不同情况,在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分步地达到“四会”要求。根据这个要求,新的语文课本中,安排了两类生字:一类要求掌握;一类第一次见面,只要求按照拼音读准字音不要求掌握,等到第二次在课文中出现时,再要求掌握。  相似文献   
53.
最近,《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呼吁《把汉字写好》。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读了之后,感触更深了一层。时代不同了,随着电脑的普及,办公自动化的革命,动手书写已逐渐为电脑操作所代替。几乎各类文书已经很少见到手写稿。毫无疑问,电脑操作快速、便捷、高效。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是,随着书写的电脑化,  相似文献   
54.
55.
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呢?语文教改实践告诉我们,研究并实施“对话型”的阅读教学,努力把阅读教学变成多向多边、高质平等的对话活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值得倡导的有效  相似文献   
56.
57.
这里我们选登了几所学校的计划,供大家参考。制订学校工作计划,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认清形势要求,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遵循学校工作规律,作出安排。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或由于我们预见不足等原囚,对计划作必要的改动是正常的;但若订了计划,束之高阁,实际做的另是一套,那种为订计划而订计划的形式主义是要不得的。本期还刊载了陈树民同志关于学校行政管理的文章,欢迎大家关心、探讨这个问题,并注意整理总结自己学校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8.
《语文课程标准》在“分段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反复强调,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要“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  相似文献   
59.
从师范学校毕业来校工作的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但是,与中老年教师相比,他们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做好工作,使他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尽快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60.
“科学认读”识字课题,经过第一轮的实验,已经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实验过程和成果说明它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实验班老师创造的成果,为语文课改提供了新鲜的经验。这里试从学习“课标”的这个角度,联系我们实验的过程,从下列几方面作初步的探讨。一、从课程的管理和语文课程结构改革来说新一轮课改明确规定,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我们的课题实验,每周只用一个课时,作为校本课程,作为语文课的辅助。这就充分发挥了学校的积极性,使语文课改找到一个切入口,合理合法。二、从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