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泽宇  张震  韩增林  孙才志  林迎瑞 《资源科学》2016,38(10):1832-1845
区域海洋经济作为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测度其实现其对国家海洋战略响应程度的高低。本文梳理了中国各个时期海洋发展战略的演变趋势,运用以综合赋权法为基础的模糊识别模型、VAR模型及GIS空间技术对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海洋经济与国家海洋战略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低值地区发展速度提升较快,高值地区发展有减缓趋势,区域差距逐渐缩小,整体发展水平呈现波动性上升态势;②山东、浙江、江苏对国家海洋战略响应程度一直保持高水平,海洋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辽宁、天津、河北早期响应程度较高,2006年以后趋于弱递减平稳状态;上海、广西对战略响应程度保持较高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小,海洋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广东、福建、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受国家海洋战略影响不断提升,但存在一定滞后期。因而,未来应因地制宜地分类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博  韩增林  孙才志  狄乾斌 《资源科学》2012,34(11):2214-2221
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领域一项新的研究视角和重要的分析工具。本研究在人海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海资源环境系统的概念,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对环渤海地区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进行分析。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是关于敏感性和适应性的函数,采取熵值系数法进行权重赋值,并采用函数模型法进行脆弱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维度上分析,环渤海地区脆弱性呈现了波动性的变化,总体上是下降趋势,并出现了三次"倒U"型发展态势;②从敏感性指标上分析,环渤海地区呈现了"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捕捞过剩以及废水废物排放是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③从恢复性指标上分析,环渤海地区恢复性不断上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尽量避免产业的雷同,努力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了提高恢复性的途径;④从空间维度上分析,环渤海地区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的下降速度呈现出山东省>辽宁省>天津市>河北省的趋势,人海资源环境系统敏感性的下降速度呈现出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的趋势,人海资源环境系统恢复性的上升速度呈现出山东省>河北省>辽宁省>天津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阐释,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资源环境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关系,讨论了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张华  武晶  孙才志  韩增林 《资源科学》2008,30(2):267-273
货币化评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可为湿地资源有效保护与开发决策的制定提供生态经济理论支持。本文依据辽宁省林业厅1995年~2000年对全省湿地资源的调查数据,将辽宁省湿地生态系统划分为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湿地五大类11种类型,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着重对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生产、环境调节和人文社会三大类共8项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辽宁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41.54×108元/年,相当于全省2000年GDP的15.9%。其中湿地的环境调节功能价值最大,为506.33×108元/年,占湿地总价值的68.3%,物质生产和人文社会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85.01×108元/年和50.20×108元/年,其价值比例分别为24.9%和6.8%。辽宁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主要来源于滩涂、浅海水域、塘库和永久性河流。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形成演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于近几年交通经济带研究理论和对高速经济带自身形成发展的大量观察的基础之一,本文对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IEBAH)这一重要的经济空间地域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概念的提出及特征的总结,对其形成发展规律即演化机理的探讨,并选取国内外两条高速公路徐为典型案例,对其沿线产业-经济带成长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沿路”经济带开发建设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7.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联动已上升到战略高度。两大区域经贸联动具有诸多优势条件:中俄政治不断升温推动经贸快速发展,辽宁港口群拥有优越的自然与区位条件,辽宁港口群资源整合框架清晰,特别是大连港与俄远东地区经贸活动频繁。但也存在一些制约两大区域经贸联动的问题:辽宁港口群对俄贸易水平较低,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国际政治环境及中俄贸易政策不稳定。推进两大区域经贸联动的对策是:开放思维,充分认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地位;转变方式,积极开展多方位深层次合作;抓住机遇,全力挖掘辽宁对俄远东地区的贸易潜力;创新体制,激活辽宁港口群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加强沟通,积极促进地区文化与人才多渠道交流。  相似文献   
18.
时空组合差异性。人类社会活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科技等)的时空差异和海洋环境的时空差异,两者共同决定了人海关系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换言之,每个人海关系地域系统都是组成两个子系统的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的特定时空组合,每个时空组合都不尽相同,同一地域人海关系系统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同一时代不同地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末,为适应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许涤新等提出要建立“海洋经济”学科和专门研究机构,开展海洋经济研究。1981和1982年,中国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会在国家海洋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支持下,组织召开了两次包括“海洋经济”在内的讨论会,形成了论文集《中国海洋经济研究》,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当老龄化先于经济发展时,老年人口养老资源配置问题会不断凸显。东北三省属于中度老龄化区,研究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将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示范效应。通过选取34个地级市和2个行政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老年人口统计数据,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3个年份的市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评价2015年36个对象的养老资源配置,依据地理集中度表示36个对象老年人口与养老资源的空间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市域人口老龄化程度正逐渐加深,高密度地区范围扩大并由西南部向东北部推进,空间关联性特征仍在加强,高集聚区由南向北扩大,东北未来人口老龄化"稀释"面临严峻挑战;区域中心城市和政策扶持型城市的养老资源比区位边缘城市的丰富;老年人口和养老资源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关联性,老年人口集中度和养老资源集中度都自南向北降低,其中辽宁省全境既是老年人口集中地区又是养老资源集中地区;匹配关系具有南北梯度差异,"辽中南"城市群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哈长"城市群;大多数城市仍面临养老资源浪费或供给不足的两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