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礼貌策略在社会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们往往因使用语言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语言角度出发,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上对《傲慢与偏见》及其中译本中的英、汉礼貌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首先,语言本身会对人们表达礼貌的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得它们的母语使用者在社会交往中会采用不同的礼貌策略。其次,在出现相同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时,英、汉两种语言在礼貌策略的采用上相同点要多于不同点。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Leech的礼貌原则并不存在语言类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2.
江苏省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首演后曾在中国第二届歌剧节中荣获七项大奖,在长达一年的巡演期结束后,《运之河》也被渐渐收官,短期内不会复排.本文通过笔者对参演《运之河》经历的回顾,向读者讲述光鲜舞台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3.
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双融合"视角下,以"三教"教育理念和"创意——创新——创业——创客"核心逻辑构建应用型高校双创培养模式,并基于专创融合理论教学体系和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立体互联的实施路径,对双创教育"双融合"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主张将评价嵌于教学之中。本研究以一位初中英语新手教师的达标课为例,运用课堂观察、焦点团体访谈与实物收集等方法,勾勒了课堂评价的实践样态,并探究了备课组不同教龄的教师如何理解“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课堂评价。研究发现,新手教师的课堂评价呈现证据收集、描述性反馈、调整与改进的实践样态;备课组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访谈中对“何为一体”与“一体何难”阐释了自己的理解。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课堂评价是师生在课堂生命场中相互注视、彼此回应、共同成长、双向奔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5.
摘要: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在实行30余年后于2015年从国家层面宣告终结。通过话语制度的理论引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这一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和新闻报道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这一政策终结的社会成因和学校体育当前发展的藩篱。在当前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关于高考体育加分的不同话语都得以传播,公共论域的意见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引发政府注意,不同观念的冲突推动了政府基于社会公平而产生的政策终结。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反对联盟以体育本质、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观念在与支持联盟的论辩中不断壮大,求取了公共领域中对于政策终结的共识。有鉴于此,学校体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应更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制定过程更注重吸纳政府外观点,实施过程更顾及群众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26.
微博不仅带来新闻传播的新格局,也让新闻采编方式发生了改变,其之所以传播作用凸显,与它的特点和传播模式不无关系。一、随时随地发信息简明扼要易阅读微博的最大特点是微小迷你,而新闻最基本的特征则是讲求时效,如果在新闻现场,还能够随时对现场情况进行直播,无需任何写作技巧就可以轻松叙述新闻现场。与传统  相似文献   
27.
韩月 《海南教育》2011,(2):44-44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应届或往届毕业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特别是数学  相似文献   
28.
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是在借鉴西方同时代的先进经验基础上获得发展的,私立大学的建立也向美国借鉴了其发达的董事会管理制度。然而民国时期的董事会对于早期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既有借鉴也有变异。中国自身教育的发展历史促使私立大学的董事会具有浓重的本土化色彩。反思民国私立大学董事会的外发与内生性因素,有利于思考当今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如何转变。  相似文献   
29.
活在书中     
韩月 《辅导员》2010,(13):7-8
夏日读书,随意与闲适,这不单得益于身心能于书中自由地驰骋或悠扬地泛舟,也缘于我们不仅活在当下,更是活在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