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这一发展规划体现出我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决心和抱负。  相似文献   
152.
教育技术的魅力在于为教学创造新的可能性。教育技术培训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更需展现这种技术带来的潜能。因此,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可能的多样培训模式,成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受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重托,华东师大承担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之远程培训课程开发与试验任务,试图展现技术带来的不限时空、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等优势。经过试点应用,我们对远程培训的组织、开展、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3.
IT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是当今IT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先进的理念、整体构想和深层次整合IT教师的教学效能为价值取向,提出了由组建学习团队、营造专业发展文化、主题游戏激发、专业发展内容活动化和反思升华构成的策略架构,说明各种策略和揭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4.
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22  
移动学习(m-Learing)是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型学习模式,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充分有效地发挥移动通讯技术工具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作用,需要针对成人学习特点以及移动学习工具的特点进行新的设计.本文从移动学习的角度,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及移动工具的特点,从课程设计、媒体设计、通信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适合移动学习的微型学习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5.
微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托移动学习终端的微型学习使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可能,并能够满足成人学习者短小、松散、实用的学习目的,是一种可以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非正式学习方式.为了更有针对性、有效地设计微型学习,本文对微型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微型学习所依托的移动学习终端、微型课程制作工具、微型学习通信方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6.
在数字时代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中,信息科技课程需要把握科学与技术并重的学科定位,发挥数字素养在解决生活与学习问题、应对未来挑战中的重要价值。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模式,是面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新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凸显信息科技课程的跨学科属性,促进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需要建立在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相关的数字化场景问题中,从跨学科学习问题链和跨学科教学设计链两个视角着手建构,具体包括四个方面:构建真实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明确由大概念统领的学习目标,以问题链的形式组织学习任务,设计与学习任务关联的表现性学习评价。为了推进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实施,既需要改变“学科本位”的思维定式,也需要变革传统教学中以技术训练为主的教学逻辑,具体而言,就是要依托教师群体形成跨学科思考的教学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跨学科共同体和技术赋能的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7.
科学评估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水平,是推进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然而尚未有研究对此作出明确回应。为考察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和差异表现,本研究采用指数评估这一创新范式,明晰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的内涵要点,设计测评框架,测度不同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研究发现:1)我国不同区域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水平从高到低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2)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的省(市、自治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3)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子指数存在差异,且背景、投入、过程和产出等子指数共同制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指数水平。本研究从区域、省(市、自治区)和子指数联动等层面,提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向:缩小区域差异,积极推进优质均衡的智能教育扩张模式;加强省市合作,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智能教育生态圈;协调子指数关系,切实优化动态发展的智能教育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158.
基于“场景”提供智能化服务已成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新业态。为有效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落地,研究从场景赋能视角切入,对场景、智能应用场景、智能教育场景的本质内涵进行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梳理“学、教、管、评、研”等智能教育场景的研究现状,觅求智能教育场景规划的运作规律。研究发现,智能教育场景规划的运作规律表现为:清晰明确的教育需求是首要条件,场景应用的成熟度评价是中坚力量,科技向善的监管机制是落地保障。鉴于此,从生态营造、指数流通和持续治理层面提出智能教育场景规划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推动智能教育场景落地提供客观可行的理论支撑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