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黄志华 《考试周刊》2011,(13):92-93
现代的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数学教师要跟上课改的步伐,适应课改的需要,就必须对数学课程教学在教案的设计和课堂的授课方式上进行革新,让数学教学活动充满主动和富有个性,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2.
在我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逐渐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薄弱的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却成为薄弱中的薄弱。究其原因,是师资的整体素质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及艺术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实施。因此,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构建职  相似文献   
83.
西域之光     
每当走进新疆大学那宏伟的校门,面对开阔的广场和高耸的教学主楼,身后的喧嚣便渐渐远去,心情也不由得渐渐沉浸下来,脚步也随之轻快从容了。回眼望去,“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八字校训深深地铭刻在锗红色的校门上,清晰醒目,让人陡然生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豪情。  相似文献   
84.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相继颁布实施,国内一些中小学以艺术教育为改革的突破口,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作为学生人数众多、面积辽阔的边远山区的中  相似文献   
85.
美术是一门对审美素质要求很高的课程,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大力推进审美教育,全面提升美术教学水平。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推进审美教育,提升高中美术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6.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致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家庭和学校在转变学困生的问题上,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相似文献   
87.
强化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研究型大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在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和经济效益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利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展教学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研究、面向社会组织技术培训等,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在保证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得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得到充分有利用,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对于滑模控制中传统的趋近律收敛速度慢、时间长和抖振严重等不足,首先提出利用快速双幂次趋近律提高系统状态收敛速度的设计方案,使得该快速双幂次趋近律无论在远离滑模还是在接近滑模的空间内均具有快速收敛能力.理论分析表明,该快速双幂次趋近律具有二阶滑模特性,当系统存在不确定性时,系统状态及其导数可以快速收敛到平衡零点的邻域内.仿真结果表明,快速双幂次趋近律与传统幂次趋近律、指数趋近律、快速幂次趋近律相比,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运动品质.  相似文献   
89.
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要想充分发挥评课在课程改革中的导向、管理、调控、鉴定,激励作用,评课就要评到点子上,真正做到有效地沟通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挖掘内隐的设计思想与外显的教学艺术,从而促进教师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能在课堂教学中具体操作和把握的目标。  相似文献   
90.
从艺术论坛活动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展览宣传活动与艺术专业教学的良性互动以及"艺术兴学"氛围造就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新局面等几方面,阐述在学校艺术办学事业中,艺术活动与艺术教学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