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3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石玉林 《资源科学》1986,8(3):54-57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已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先后组织了30多个大大小小的综合考察队,开展了东北、黄土高原、内蒙古、西北、西南、青藏高原、华南及南方山地等以区域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综合考察研究。土地资源是在综合考察研究中逐步地形成和发展为具有自己特色的土地资源学,开拓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经验,努力  相似文献   
32.
资源科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玉林  容洞谷 《学会》2000,(2):13-15
  相似文献   
33.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土地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效利用为目标的农业资源管理,其任务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但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已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迫切要求研制开发基于GIS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LRMS)。该LRMS由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专家知识库、模型库和交互式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国家规范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规范性的统一,通过在山东省宁津县的初步试运行,能够满足县、乡、村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及有关农业资源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具有在全国各县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4.
渭干河灌区水盐平衡及盐分运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实地考察与实测资料,探讨了天山南麓渭干河灌区的水量平衡、盐量平衡和盐分去向等问题。结果表明,灌区近期的排灌比为13%左右,农田、林地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2/3;灌区耕地已由积盐转变为排盐,近年来灌区年排出的盐量是年流入盐量的1.8 倍左右,使得耕地土壤盐渍化得到有效的控制;随灌溉水进入灌区的盐分约有1/3 排入塔里木河,其余排向灌区内、外的湖泊和低洼地。其中,“干排盐”—即将多余的灌溉水与高矿化度地下水排到灌区内部低洼地的自然排水积盐方式,是减少排入塔里木河盐量,提高塔河水体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灌区干排盐集盐地的适宜面积应为耕地面积的1/3,这样既可使高矿化度的灌区排水在干排盐集盐地不入渗或少入渗,减缓对地下水水质的不良影响,又能保护毗邻的塔里木河水质环境。此外,本文还就如何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以及有效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5.
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不但是中国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是世界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因为中国的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将近1/10,同时也占世界贫困人口总数将近1/10。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零散的研究有一些,但水平高的却不多。国际上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以世界银行的报告《90年代中国的扶贫战略》为最高水平。康晓光撰写的《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国内对贫困问题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36.
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综合考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与区域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综合考察的研究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37.
石玉林 《资源科学》1980,2(2):84-89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土地总面积约1.92万平方公里。地形由山地、丘陵和河谷坝地组成,海拔从540米至2400米,总的地势从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据统计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5%,丘陵台地约占30%,河谷坝地约占5%,组成以山地为主体,山丘与坝谷相间复杂而多样的地形。  相似文献   
38.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省区,是我们伟大祖国四化建设尚待开发而很有发展前景的好地方。为了配合国家开发新疆,建设新疆,中国科学院曾两次组织多种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对新疆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提出了许多建议与方案,为新疆的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9.
计算机控制农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算机控制农业来源于“精确农业”的概念和方法。它是应用3S技术(RS、GIS、GPS)把客观、科学的精确性引进县或大尺度的农业生产过程的一套集成农业生产技术。它的技术基础是3S技术的耦合。实施计算机控制农业除了大幅度降低投入成本外,还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美国于80年代初期提出“精确农业”或“计算机辅助农业”的概念和设想。它起源于对农场范围内,在空间上均匀地施用农业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空间不均匀性的认识。据1996年的报导,应用3S技术的计算机控制农业技术在美国已经受到农场主的广泛欢迎,计算机控制农业势将成为下一世纪的一种领先的农业生产技术。计算机控制农业的关键技术包括:①空间定位的农作物产量信息采集技术;②空间定位的土壤信息实时采集技术;①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更新技术;④空间定位的农业投入控制系统;⑤实施计算机控制农业必须开发的硬件技术。在我国及早进行计算机控制农业的基础技术储备和试验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在目前中国的农业运行体制条件下,可以在开发计算机控制农业所需要的上述单项硬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农业的集成技术的同时,选择华北山前平原的一个县,或新疆建设兵团农场或黑龙江大型国营农场,实施精确农业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