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28篇
  免费   3420篇
  国内免费   5691篇
教育   62801篇
科学研究   12153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8970篇
综合类   7821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676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977篇
  2021年   1749篇
  2020年   1721篇
  2019年   1586篇
  2018年   1236篇
  2017年   1493篇
  2016年   1517篇
  2015年   3387篇
  2014年   4642篇
  2013年   5535篇
  2012年   6729篇
  2011年   7885篇
  2010年   8048篇
  2009年   7485篇
  2008年   8010篇
  2007年   7795篇
  2006年   6396篇
  2005年   5428篇
  2004年   4640篇
  2003年   3336篇
  2002年   3062篇
  2001年   2345篇
  2000年   1416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5篇
  1966年   3篇
  1957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学术论文同行评审:过去·现状·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书令  房威 《编辑学报》2016,28(6):535-538
研究同行评审制度有助于审视学术交流与出版过程,以检验对学术成果的审查和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包括评审结果的正确性和评审方法的公平性,并进而为同行评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文章简要介绍同行评审的发展历程,阐述并探讨学术论文同行评审的作用以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同行评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2.
刘俊  张昕  颜帅 《编辑学报》2016,28(6):561-564
针对出版单位的学术期刊集群模式发展特点,根据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期刊集群化建设实践,总结出学术期刊集群建设具有的普遍优势,包括办刊资源共享、人员共用、集中管理、统一制度建设、统一宣传发布平台建设等,分析大学出版社开展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的特殊优势,包括兼具学科优势和管理优势、书刊互动、“产学研”一体化等.提出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集群的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83.
李晶  张嵘 《编辑学报》2016,28(6):565-56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于2013年8月进行体制改革,采取学术与出版分离的办刊模式.文章以此为例,阐述实施方案、实践过程中的困难、解决措施,以及改革后的效果和变化,为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科技期刊改革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新媒体时代,纸媒期刊所能提供的基本服务已无法满足各类用户对信息的深层次需求和差异化要求.科技期刊如要在这一时代立足,应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将传统期刊和新媒体各自优势相结合,为读者和作者提供精准服务,并通过互动实现多方共赢.文章介绍《药学进展》编辑部在微信群和微信订阅号运营中的实践经验,旨在为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平台服务读者和作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85.
英国教师主导型反思行动计划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到试验性项目和学校改进运动的双重影响,英国提出教师主导型反思行动计划模式,旨在为学校改进而建立学校--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86.
1985年以后,“朦胧诗人”逐渐引退,“朦胧诗”的单向度写作已经不再为更年轻诗人所满足。随着国人艺术观念的解放,诗歌写作风格也日趋多样。以时间为标志的“第三代”、“70后”、“中间代”、“80后”和以作品价值取向为标志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立场”、“下半身”等命名相继出现;各种写作潮流之间分野日益明显,并引发多次论争;民刊的日益兴盛与互联网的出现,使诗歌写作和发表打破了以前官办刊物的垄断地位。这一切,使近20年来的中国诗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87.
面向全面小康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6—2020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面临着独特的机遇、风险与挑战,“转型发展”是这一时期全球图书馆事业的主要特征。中国图书馆应当主动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式,科学确定发展方向,融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流,纳入国家重大规划视野。本文在职业认知调查、政策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2016—2020年图书馆的常态化趋势,提出图书馆事业常态化转型发展这一概念;研究全面小康对图书馆事业服务经济增长、国民素质提升、文化强国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分析图书馆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投资与预算、人口数量与结构、外部行业竞争、图书馆内部治理、人力资源与技术;凝练常态化发展模式特征:内涵式发展、均衡性发展、民生化发展、法制化发展和创新型发展。参考文献63。  相似文献   
988.
“十二五”以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出现了“中部洼地”现象。主要表现是:资源占有与服务人口不相称;发展速度相对趋慢;均等化水平低;可比服务成本上升。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部崛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拓展和深化“图书馆+”与“互联网+”;完善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抓住促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机遇。表5。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989.
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数字人文是计算机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计算人文和人文计算领域发展而来。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数字人文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明确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①数字人文研究的热点领域有:数字人文的基本理论,技术驱动下的人文学术实践转向,新合作模式引发的人文学术文化变革,以及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②数字人文研究的内涵更具兼容性,应强调计算转向,考虑重构人文知识的脉络与内容,构建当代知识系统及认知方式;③图书馆学的理论、方法及实践与数字人文研究形成协同发展趋势;④从技术应用和数据基础的角度看,图书馆学是数字人文产生的基础学科,也将是数字人文成果的主要应用学科之一。我国图书馆界应以融合的视角审视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发展的关系,进行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图10。表1。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990.
新浪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新浪微博替代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索中文环境下替代计量指标的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新浪微博替代计量指标覆盖率不足1%,但由于追踪时间和追踪对象的局限,该数字可能被严重低估;新浪微博关注和讨论较多的论文来自"综合""生物化学、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保健科学""医学"及"生命科学"等学科;新浪微博替代计量指标的期刊分布满足对数曲线规律,除著名的综合性期刊如Nature等,预印本平台arXiv和开放存取期刊PLoS ONE等也获得了较多关注,生物学和医学的"明星期刊"最多;新浪微博主要关注最新论文,正式出版180天内受到关注的论文比例高达68.66%,同时也会关注经典论文;新浪微博发布者倾向宣传、推介和评论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实用性高、涉及生命健康的学术论文,传递出引文无法体现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新浪微博替代计量指标呈现出显著的离散和集中分布特点,5.1%的学术论文获得了50%的新浪微博关注。此外,受新浪微博关注的论文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