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3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教育   7793篇
科学研究   1086篇
体育   786篇
综合类   746篇
信息传播   2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783篇
  2011年   870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862篇
  2008年   892篇
  2007年   907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694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从3个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2.
谢敏仪 《图书馆论坛》2006,26(1):152-154
分析了外国责任者在7--字段规范编目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一些规范编目的方法,力图探索出一种更实用、更规范的编目方式。  相似文献   
53.
从学科信息门户的含义及类型入手,论述了学科信息门户知识组织体系的原则及知识组织的内容:分类法、主题法和分类主题一体化。  相似文献   
54.
高校图书馆与学生信息组织能力的养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嫚 《图书馆论坛》2004,24(3):38-40,139
文章认为高校图书馆是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场所,并对学生读者信息组织能力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必须关注学生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整序等能力—信息组织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并探讨了培养学生信息组织能力的基本原则与方案及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55.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传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兴起为传媒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该学派重视传媒研究 ,与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该学派重视通俗文化及文化与权力之间关系的学术传统有关。该学派在文本分析、符号学方法及受众理论方面为传媒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的小说呈现出“分析性”叙事与“浪漫性”叙事并存互补的趋向。以鹿桥、徐和无名氏以及黄谷柳的小说为典型文本,对后一种趋向的不同表现———“情调”风格或“传奇”形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探讨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57.
58.
目前,学术界多开展引用动机和引文功能的相关研究,但对于引用偏好等引用行为却关注较少。基于Taylor的信息使用环境理论,本研究采用参考文献分析方法,全面揭示了施引者引用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将信息使用环境理论中的前三类要素分别通过学者特征、组织环境及论题进行定义,采用参考文献分析法提取第四类要素;随机抽取论文样本,针对上述四类特征进行编码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影响施引者引用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学者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学术年龄、职业角色、职称、所属机构的类型和层次以及所从事的研究主题和类型,都能对质量、语种、数量、信息资源类型、论文新旧的引用偏好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信息使用环境理论和参考文献分析法在引用行为研究中具有适用性。表4。参考文献47。  相似文献   
59.
谢珺 《编辑之友》2018,(2):37-43
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信息社会的结构性交化,各类垂直产业不断突破彼此界限,实现了串联贯通.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并行进一步推动了上游内容产业的互联网化与互联网产业的内容版图扩张.尽管拥有雄厚的内容资源与悠久的行业发展历史,传统出版业的编辑中心论思维和线性个体化经营思路的局限性依然使传统出版业在互联网浪潮中左支右绌.文章在现有媒体平台相关研究基础上,以作者、内容与读者资源为立足点,分析研究国内出版业的平台化转型探索,探讨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顺应内容行业的平台化发展趋势,借力或造力建构出版业的生态平台,以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0.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矛盾显现,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趋向多元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淡化,而对西方的诸如节日文化、自由精神的追逐与趋同化日渐突出。为此,围绕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展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与引导,其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