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在礼与法当如何配比以建构有效的政治文化模式,礼乐教化与刑杀,武功与威德当如何运用以调理民心,规范社会,巩固统一的问题上,秦汉统治者一直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这种摸索的过程就是礼与法从对立冲突逐渐走向融合协调的过程。从秦始皇开始,直到汉武帝才摸索出了一套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政治法律模式——“礼法结合”。在秦汉的历史长河中,礼制与法制两大社会控制系统处于动态发展的“混一”状态,这是我们认识秦汉礼制与法制真实状态的关键。“礼法结合”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法律模式,根本原因在于其适合中国古代国家和社会独特的内涵和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应着力于基本职能发挥的原因及其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关系。并指出了公共图书馆发挥基本职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的老子、孔子及墨子被尊为道儒墨三家之先师,他们思想光辉的迸发开启了后来百家争鸣的先河。老子、孔子及墨子三圣有各自的政治理想,他们在社会秩序、对周礼之态度、治国方略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反映了周秦时代思想文化剧烈发展变化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动摇,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其合力促成了“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要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的统治秩序,只有寻求另一种途径和方式,于是主张“建法立制,富国强人”的法家应运而生。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要源于春秋时期改革家的思想,此外,还有儒、墨、道三家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太一生水》文化意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体现了先秦时期崇水尚土水土并重的文化意蕴,但当前学界对该文本的研究并未切入这一点."太一生水"之"生"不是"产生""化生"之意,而是"有"之意.水和土是先哲们为了论述宇宙生成的需要而从实体性质料中抽象出来构成太一和天、地的要素.建构这一框架只是为了解决理论和直觉经验之间的矛盾,即作为形上体的太一何以能生成形下体的水,又何以必须藏于水的矛盾,但在哲学内涵上并未将水和土视为万物的本源.在<太一生水>中,宇宙的本源是太一(即混沌),它永居万物的源头而不变.  相似文献   
16.
按:译文中有关序号与此篇前之原文序号对应. <老子>甲上篇 1……(19) (译)杜绝和抛弃争权夺利时惯用的心机和狡辩,老百姓就会得到百倍的好处.  相似文献   
17.
谭宝刚 《寻根》2010,(3):38-41
<正>关于老子的籍贯最早明确指出老子为楚人的学者是司马迁,他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其后记载老子出生地的学者更多,日本学者武内义雄在其所著《老子原始》中说:"太史公以  相似文献   
18.
<汉志>到<隋志>所录道家文献的变化表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是黄老学衰落,大量道家典籍失传;另一方面,老庄学兴盛,注解<老子>、<庄子>的作品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谭宝刚 《兰台世界》2009,(11):59-60
《汉志》到《隋志》所录道家文献的变化表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是黄老学衰落,大量道家典籍失传;另一方面,老庄学兴盛,注解《老子》、《庄子》的作品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郭店道家简考辨二则@谭宝刚$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湖北荆门448200~~~~~~[3](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4]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