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3621篇
科学研究   494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85篇
综合类   96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62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01.
郭沫若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大师和书法家,他一生中不仅创作了众多的文学精品,而且还题写过不少名胜古迹的对联。他题写的我国古代文学家的对联,有几副不仅是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云锦天章,也是言简意丰,精妙绝伦的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102.
出发点是哲学大厦的地基,对哲学出发点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对一个哲学体系的理解。在哲学界倡导回到马克思的大方向下,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进行澄清。为了充分、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我们追本溯源地探讨了黑格尔如何以“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为出发点展开自己的哲学体系,以及马克思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改造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出发点,从而把实践范畴作为自己整个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3.
一所东北地区的乡镇初中,却吸引了来自全国14个省市包括许多城市孩子在内的学生来校就读,这所学校魅力何在?当辽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向我们热诚地推荐这所学校时,有四个字打动了我们:“细节管理”。  相似文献   
104.
读书是享受     
  相似文献   
105.
文中导出了双口网络串联、并联、级联的h参数与两串联、并联、级联的双口网络的h参数之间的变换关系,并讨论了双口网络串联、并联、级联的性质.若两双口网络是互易的,则不论二者以何种方式联接,其等效双口网络总是互易的;若两双口网络都是非互易的,财不论二者以何种方式联接,等效双口网络总是非互易的;若两双口网络中只要有一个是非互易的,则不论二者以何种方式联接,等效双口网络总是非互易的.  相似文献   
106.
我们语文教师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去寻找语文课堂中生命的活力,希望的火花,成功的硕果.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就会告别枯燥、乏味的机械式教学,就会感到语文中不尽的色彩和魅力,就会热爱语文,感受语文的阳光,享受其间的乐趣,与学生共同收获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7.
108.
在儿子的眼里,卖冰棍是活生生的折磨,冰棍比不上鸡肋。在童年的爸爸眼里,冰棍却是难得一尝的美味,滋味悠长,卖冰棍是对人生的美好愿望。时代变了,有一些东西却不该改变。  相似文献   
109.
汉语副词的用法及其在句中位置是非常复杂的。"又"可分为五大类15种不同的用法。外国学生学习不可能一次习得它所有的用法,要在不同阶段习得。文章利用测试卷让学生在52个句子适当的位置填上"又",根据测试卷计算出外国学生副词"又"习得顺序。总结出比较容易习得的"又"以及比较难以习得的"又"及其结构,提出一些外国学生副词"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0.
夜游雁荡山     
夜游雁荡山,这夜字的确用得恰当。是夜给雁荡山带来了神秘的美,因为夜色是朦胧的。作者乘着夜色,在不同角度观赏着合掌峰,看到了不同的形象;形象的逼真,催发了他的想象,想象比真实更美!这美使他想到,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的形象没有这样逼真。于是,他怀着浓厚的兴趣去观赏双笋峰和别的山峰了,获得了更加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