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殊,故此,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的审美注意力往往只是聚集于美的事物,而丑的“魔力‘则常因美的光辉而显得暗淡无光。事实上,丑的审美价值功能却是不容忽视的。其理在于,首先,美与丑是万事万物的矛盾统一体,失去了对方例失去了自我,艺术表现美,而丑是不可或缺的,其次,美和丑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还慢互相、相互渗 的,丑中蕴涵着向美转化的因子。第三,真善美的获得,离不开丑  相似文献   
62.
“浩然之气”是孟子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浩然之气”已成为一种坚守志节、不媚于俗的独立人格的同义语、代名词,它不仅孕育了无数中华仁人志士,且对中国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无不打上这种人格美的烙印,从而形成中国艺术源远流长的人格传统。宏扬和完善中国艺术的人格传统,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事业的发展兴旺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