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7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吴宪民 《精武》2008,(7):1-1
作为轨迹拳开山祖师,李紫剑确实有不同常人之处。当本刊主编张朝阳先生第一次邀他作专访时,不知李先生是太“有骨气”还是在传媒面前“老于世故”,他并没有“漫卷诗书喜欲狂”,对《精武》的礼遇报以微笑,而是谦虚地寄来了一些能触发读者拳艺灵感的精品稿件,连载数期,便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赞扬,于是本刊旧事重提,“霸王硬上弓”对这个引曙光于武术界、播佳种在竹林、能在不自由中而能自由发挥的“狂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2.
吴宪民 《精武》2008,(4):24-25
问:通背拳在内家拳中的地位用恢复吗? 答:“内家拳”的名称并不科学。通背拳术派生的历史,本身就因区别清代黄百家将武当松溪派六路、十段锦原母拳改称“内家拳”.才引发用母拳的练功法则:“通背”二字,改母拳另称“通背拳”的。然而。自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百家著《内家拳法》以来,“内家拳”单指的狭义拳名,经百年沧桑流传,已成为拳种分类的广义代名词。  相似文献   
33.
吴宪民 《精武》2008,(5):14-16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34.
吴宪民 《精武》2008,(3):36-37
通过短暂的电话采访,总体感觉韩宝轩这个人确实有思想、有能力;对通背拳有着巨大的信心,一如张方先生所说的那样:“韩宝轩是辽宁武术界最具潜力的武术家,只有他可改造和推进通背拳向前发展,他是努力复兴通背拳的唯一希望!”这些年,在韩宝轩的内心深处,一直以通背先贤来激励自己,他不断内省,  相似文献   
35.
吴宪民 《精武》2008,(8):1-1
问:你的学风相当严谨,为传统武术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颇具启发性的见解,可是为什么无人给予你正确的评价。为你喝彩呢?  相似文献   
36.
吴宪民 《精武》2009,(4):4-7
樊家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山西形意拳的学术史,发展史。樊家形意拳的成功绝对可以“自夸于山西形意之前”。最明显的一个事实,樊家形意拳的成功者,都是打出来的——杨永蔚有冲天一击的大智慧大气魄,孤身一人到东北植基拓疆,不数年,定下乾坤,使樊家形意拳成为山西、河北之外的第三大势力——黑龙江形意拳;樊瑞峰教授津门,以重气节,文学武功,显名于时;樊宜兴、杨玉成家学渊源,桃李满天下;杨永蔚、樊瑞峰得意弟子王喜亮、王鸿、许成麟、侯孝贤、王文斌、李修正、李春苓、孙德兴等中流砥柱,皆能挽颓风而振薄俗。  相似文献   
37.
吴宪民 《精武》2009,(3):F0002-F0002
先生讳喜亮,姓王氏,山西牟平人也。先生少有大志,慕义若渴,疾恶如仇。九龄步武古人,鸡呜而起,斗转而息,卓尔有古贤祖逖之风。十年后,先生谋生于吉林,识杨公永蔚于船营区西安路。杨公乃形意拳擅绝学而垂来今者,是真人才,车、宋之后第一流人物也。二人一见如故,一若前生曾相识者。次夕,先生自行柬情拜于杨公门下,同学者有师弟战君益龄,私谊非同肤浅。  相似文献   
38.
武式太极拳中有沈阳霍梦魁一门,袭明因用,以阐道风。霍氏有再传弟子傅仁东,其人窅然观妙,克绍箕裘,艺成之后,禀玄训,引后学,爱人知人,尽演其所知。  相似文献   
39.
吴宪民 《精武》2009,(5):2-2
自余来《精武》,耳闻目睹武林同道,莫不以国术之兴衰为已任,听其言益于世教,观其行利在千秋。舒翘挺秀,崭然露头角者不可悉数,盛世盛业,可胜叹哉!武林者,君子之林也;  相似文献   
40.
吴宪民 《精武》2009,(1):3-3
其一 《精武》好,大作沥肝胆。 惊魂拳脚龙蛇走,血性文章刀剑禅。 风骚数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