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逐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信息化教学推广等各种项目正在深入开展,尤其是电子课本的试验与应用加速了探索教育理论与信息深度融合的步伐。探究学习方法与学习效能感对电子课本的技术接受程度的影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简称SEM)方法,对我国某省市25所小学的1972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习背景调查、技术接受度问卷、学习方法问卷(简称R-LPQ-2F)和学习效能感问卷。结果表明:学习方法会影响学生对电子课本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其中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和策略影响对电子课本操作轻松程度的认知等;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学生技术接受度,学习效能感越高,对电子课本有效性的认知也越高;并且学生性别、年龄、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差异对电子课本使用行为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多层次的学生技术接受模型网状关系图,对电子课本内容设计、操作实施、构建与家长沟通的“生态圈”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2.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1.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2001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这个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包含一个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和5个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基础教育的新热点,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成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3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