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37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20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宋斐 《乒乓世界》2006,(2):14-15
《乒乓世界》:2005年对于你来说应该用精彩来形容吧?波尔:我想是的,我很满足,但我的发挥可能只是精彩,但不够完美。当然最高兴的事情.是我在世界杯上击败了三个中国队的队员.拿到了冠军.还有年底的巡回赛总决赛.我拿到了两个冠军,可惜的是中国队没有派最好的选手参赛。  相似文献   
102.
宋斐 《乒乓世界》2006,(8):10-11
1997年,当时还不是女队主力的张怡宁在44届世乒赛前作为陪练陪邓亚萍练了一阶段球。邓亚萍的伤病,邓亚萍的努力和付出,都被年轻的张怡宁默默地看在了眼里。她说:"小邓的伤太多了,练得太苦了,这个冠军应该她拿。"那之前的一年,邓亚萍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拿到自己的第三和第四枚奥运会金牌前,在国内的比赛中屡屡碰壁,李菊、邬娜、王晨纷纷战而胜之。九年之后,这种大满贯连续输球的可怕轮回怪圈终于不可避免地套在了功成名就的张怡宁身上。  相似文献   
103.
1982年,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体操王子"李宁一举席卷六枚金牌,创下体操运动史上的奇迹。25年后的2007年,前南斯拉夫不复在在,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第49届世乒赛单项赛,昔日的"体操王子"携"李宁"公司的员工见证了又一奇迹的诞生。萨格勒布席卷五金之后,中国乒乓球队创造了至少五项新的纪录……继36、43、45、46、48届世乒赛后,中国队第六次包揽世乒赛五个单项冠军;中国乒乓球女队在世乒赛的历史上首次完成女单、女双两项比赛对外保持不败的壮举;王励勤成为继庄则栋之后,第二个在世乒赛上三次捧起圣·勃莱德杯的中国人;王楠第五次捧起波普杯,并由于和张怡宁在47、48、49届世乒赛上三次登顶,而将获得国际乒联颁发的复制"波普杯"。同时,这是王楠参加的第七届世乒赛,迄今为止,她共获得了20个世界冠军头衔。她也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中,唯一一个获得两个复制杯(吉·盖斯特杯,波普杯)的人;由于中国选手的出色发挥,欧洲人直史以来第二次(第一次为大阪世乒赛)在世乒赛五个单项的比赛中与奖牌无缘。  相似文献   
104.
宋斐  赵晖 《乒乓世界》2007,(1):44-46
一年前,在福州举行的?2005年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上,因为超级联赛而放弃了该年几站重要的公开赛,众多好手没有获得总决赛参赛资格的中国队只凭借张怡宁完美的发挥拿到了女单冠军。一年后,大军压境的中国队是带着卡塔尔多哈亚运会的荣耀和一身疲惫上路的,正所谓"以劳待逸"。扫一眼国际乒联在报名截止日期公布的入围选手名单,记者的第一感觉是:对手  相似文献   
105.
宋斐  夏娃 《乒乓世界》2007,(11):68-69
2001年的4月28日,一场倾盆大雨之后的北京用似火的骄阳迎来了五一黄金周。在与北京相隔几千公里的大阪,刘国正在46届世乒赛上演了传奇逆转。当时,记者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激动之余,将风雷二神的形象和刘国正的传奇,不自觉地与大阪这座城市相联在了一起。2007年的9月25日,十一黄金周前的北京还有一丝余热。记者和夏娃一起搭乘全日空的航班飞往大阪,应邀采访在那里举行  相似文献   
106.
2003年初刚到纽约时,我东南西北都找不到。尽管在欧洲打了好几年球,英语不成问题,可是人生地不熟,好在,我住的是华人聚居区,还有华文报纸可供打发些无卿时光,挨到了四月,其中有份《世界日报》的北美版,刊登了一则乒乓球赛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7.
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都没有珍惜。  相似文献   
108.
宋斐 《乒乓世界》2005,(6):38-39
2005年5月6日15时,就在王励勤和马林分别击败了吴尚垠和梅兹,中国队已经铁定重夺世乒赛男单冠军并包揽上海世乒赛五项冠军后两小时,CCTV和《乒乓世界》在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下榻的华亭酒店2405总统套房里对他进行了一小时的联合专访。其间,面对CCTV-5主持人朱虹和本刊记者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沙拉拉显得准备充分且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09.
卡塔尔公开赛是今年中国队参加的第一个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也是第48届世乒赛前我们参加的最后一次国际比赛。从比赛成绩上看,我们完成了任务,女单包揽前四名,女双获得冠军,但在女双半决赛中王楠和张怡宁以2比4输给了匈牙利的巴托菲和托特。在单打比赛中有几场球我们打得也非常艰苦。郭跃对老对手金景娥,第7局在以3:7落后的情况下11:9拿下大比分4比3,赢得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10.
宋斐  夏娃 《乒乓世界》2005,(11):32-32
34岁的丁松,一部削球传奇。 无锡的全运会赛场上.老丁也许只是个配角,但他在关键场次彰显“第一削球手”的本色,在队友王励勤状态低迷的时候.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力保上海队杀入四强。时而蚕丝掌.时而开山斧.一削一攻,收放自如.而立之年的丁松将削中反攻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凡有丁松的比赛.体育场的气氛就格外热烈.大家最想看到的就是一攻一削的拉锯战和丁松出其不意的反攻.既便与他交锋的是东道主选手陈王己.丁松依然能够获得压倒性的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