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第13届亚运会将于今年12月6日~20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预计将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运动员参加38个项目(其中2个为表演项目)的角逐.  相似文献   
42.
通过鲜牛奶添加枸杞制作酸乳试验,确定了枸杞的最大添加量及最佳发酵时间,并通过因子水平试验,分析提出了制作枸杞酸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3.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雄踞金牌榜榜首,其中既凝结着无数教练员、运动员的心血与汗水,更显示了强大中国的力量。赛场上,我们能看到运动员现场的精彩表现,看不到的则是教练员幕后的运筹帷幄。教练员和运动员休戚与共,命运相通。运动员获胜,他们最先欢呼;运动员失利,他们第一个上去安慰。教练员是运动员的良师益友,是站在运动员背后的英雄。奥运赛场上的师徒情时时演绎着,处处让人们感动着。  相似文献   
44.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罗马尼亚的教授罗曼发起的。第一届竞赛是1959年在罗马尼亚举行的。当时参加的有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波兰、苏联和罗马尼亚六个国家。1963年南斯拉夫参加了,1664年蒙古也参加了。  相似文献   
45.
作为新闻记者,应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因为学法、守法的好坏,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他负有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的使命,关系到正确舆论导向的大问题。 坚定不移地守法,首先就必须认真学法。然而,体现在各新闻媒体字里行间的一些情况,又证明了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在自觉学法、守法上还有相当差距。比如,对计量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上,就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46.
6月10日,中国中学生报社中学生通讯社在京成立。 作为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一张面向全国中学生的综合性报纸,《中国中学生报》从1989年创刊起,就建立了北京学生记者站。10年来,他们已在上海等地建立了众多学生记者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记者。  相似文献   
47.
我是企业报的记者,几年来我遵命从事给中央各大新闻单位的“对外报道”工作。由于有此优越条件,于是各媒体上便常露“峥嵘”,小名不断。故而有人和我开玩笑并廉价送我一顶“名”记者的桂冠。当然,我深  相似文献   
48.
该奖谁     
大年初二,我得知本人的一篇拙稿在中央某大报“好稿”评审过程中“中奖”了。在过年的喜庆日子里,得到这样的消息不能说不喜。 然而,当我向告知此消息的友人进一步说明,第一不知哪篇拙作中奖,中几等奖,既没有得到通知,又没有收到奖金或证书时,友人告知“这是内部评奖,只奖编辑,不奖作者”,于是我不由得喜而转“悲”了。 其实,我得到这样的“获奖”喜讯,既不是第一次,也非第一家报纸了。 我想说的是某些新闻单位,应该界定“评奖”的概念:评什么?评谁?奖励谁?鼓舞谁? 如果评的是好稿,而且名单上的署名又是作者,那么荣誉和奖励当然应该首先是作者。如果要奖励、鼓舞编辑,  相似文献   
49.
新闻该不该有点儿人情味?我想答案应是肯定的。 然而纵观我国的新闻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表露,看法却未必一致。故此落在记者笔下和印在报纸上的某些新闻,常感其缺陷在于少了一点儿人情味。 最近,关于北京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的报道,读来让人可亲、可敬和可爱,在宣传李素丽高尚而又平凡的工作业绩的同时,把她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味透露出来了。 我颇为赞赏工人日报10月7日一版头条《同事和亲朋眼里的李素丽》一文的处理,所配六幅照片中,有四幅是关于她的家事写真。一幅是李素丽在家自编自  相似文献   
50.
宗文 《海外英语》2012,(8):175-176
陌生化在诗歌创作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旨在提高诗歌的独特性,唤起读者对诗歌语言的审美欲望,从而实现诗歌的文学性。诗歌翻译被认为是对原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而如何恰当地使陌生化手法再现在译作中更是一种在适度原则下的创作,把握翻译的"度"是对译者更高层次的要求与考验。文章主要从汉诗英译方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处理原作陌生化手法时"度"的把握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