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14篇
科学研究   5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在个性时代的呼唤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注意个性教育。下面从发掘教材个性、发挥教师个性、发展学生个性三方面浅谈语文个性教育。一、发掘教材个性  相似文献   
92.
反复重读的种种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教育思想不端正的突出表现,而“反复重读”则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突出表现。所谓“反复重读”是指已经毕业,甚至已经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又重新回到原一级的学校重新学习或应该升级而不升级,继续留在原年级重新学习(不  相似文献   
93.
高启是明初最著名的诗人,其字号、籍贯和家族成员是研究其生平的基础资料。槎轩和吹台是高启别号,向来少有人提及,青丘子之号始于何时却又多有争论。高启的籍贯在史书记载中也颇有出入,其家庭成员历来无人考证。考证高启字号在当时的使用情况,廓清其籍贯异说的矛盾,并对其家庭成员作细致的考索,对高启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4.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反映生活的文章更是离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文章的背景,让学生通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人生观、处事观,进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倾听学生声音的理念,不断完善以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并通过面向全体本科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科教学方面的期待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自主改革,实现了管理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为保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6.
张伟用 《留学生》2012,(9):56-57
她,美国名校博士,本有机会留在美国大学和世界500强公司傲一流的研发人员。却毅然抛开了原有专业的束缚,回国投身美国留学申请服务。对留学情有独钟的她。是怎么看待、分析留学申请过程中的“疑难杂症”的呢?  相似文献   
97.
古人一方面提出阳生阴杀、春生秋杀的理论,为政治上的德、刑两手作哲学上的论证,以证明德刑并用是天经地义的: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皆可为尧舜,提倡实现一个没有刑杀的“刑措”社会,这就使古人陷入了理论上的自相矛盾。认真揭示这一矛盾,对今天的理论建设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8.
日本地方自治制度在财政方面的法律支持有《财政法》、《地方财政法》、《地方税法》、《地方交付税法》等,本文主要以《地方财政法》为中心,从该法律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以传播仪式观和媒介仪式理论为视角,观照中国春节仪式传播的变迁。春节仪式的传播形式从群体仪式向媒介仪式转变,传播内涵从神圣向世俗转变,传播功能从文化认同向娱乐大众转变。仪式传播的转变,稀释了春节承载的传统文化精神。恢复再造传统群体仪式,虔诚塑造媒介仪式,对于传承和保护春节文化遗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在现行的实验中,许多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实验的旁观者,结果的接受者,学生的思维被牢牢的束缚,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同时,由于思考的被动性,对于部分实验细节无法全面感知、准确描述.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计创新实验,为学生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大胆质疑,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