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2 毫秒
31.
2008年青浦进行学科情况调研,以数学学科为例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感觉困难的教师占到总数的五成以上。在感觉困难的原因中,没有操作思路的也超过半数;并有近七成的教师对在课堂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的要求感到会花费太多时间、课时不够(如下图)。  相似文献   
32.
案例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化, 世界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纷至沓来,学生在感受多元文化的同时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以下是本案例设计的说明:  相似文献   
33.
每学期我们请教研组中的经验教师和青年教师各一位围绕研究主题开展课例研究。每次研讨从执教教师说课开始,然后大家提出各自的观点。综合大家的意见,执教者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对第一轮设计作修改,形成第二套教学方案。按修改后的方案,执教教师进行首次课堂教学实践,对于首轮课堂教学实践,听课教师再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结合各位评课者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体的学科。要落实新课程,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我们必须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基于教材,不唯教材,以课标为基准,开掘与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35.
徐建英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192-192,195
译文文化信息的滞阻是导致语境通明度降低的原因之一。翻译时,语境的透明度低,读者所付出的解码努力越大.“外化”的必要性就越大,采用加减法、注释法、释义法等变通方法,通过把暗含的文化因素“外化”,提升到语符表层,这不但有助于译文读者了解源语文化,而且译文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36.
德育工作一二三胶州市教委教研室徐建英,张俊堂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前。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的中小学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要全面发展,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随着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在课堂内外组织起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科实践活动的体验中,具体地认识和探究社会,领悟和认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道理,  相似文献   
38.
徐建英 《学语文》2004,(4):51-51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习得等问题基本的认识和看法。我国教育理论中传统的知识观将知识定义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这种知识观强调知识是固有的,是来源于外部世界的,其“真理性”、“永恒性”令人们除了敬畏,只剩服从。在这种知识观下形成的教学观普遍认为老师只需将这些固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学生也只需记熟、背诵这些知识便成为有知识、有作为的人了。于是老师满堂灌,学生闷头记。前者成了“真理”的传声筒,后者则成了“真理”的吸纳器。  相似文献   
39.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具有探究特征的、明确专题的专题实践活动。通过教学实践,论证中学《道德与法治》开展专题实践活动的可行性,探寻专题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原则以及评价标准,认识专题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方法转变的影响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在今后实践进一步拓宽视野、加强研究,寻求学科教学的改进。  相似文献   
40.
徐建英 《现代教学》2012,(Z1):47-48
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的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学校发展需要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区学校在校本研修的实践过程中,因地制宜,创造了很好的操作模式,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比较好的支持功能。但各校也遇到了困惑,如边远地区的校本研修缺乏优质的资源给予引领,研修活动的品质如何提高?校本研修活动中教研组组长缺乏调动教师积极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