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教育   8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关于教育的职能,我国教育理论界一般承认有两种,即教育既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又是生产斗争的工具。但我认为,教育的基本职能应该是促进人类自身不能发展的工具,失去了培养人、发展人这一最基本的职能,教育的其它职能荡然无存。我国教育理论界  相似文献   
62.
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教育文献研究的角度对西方精神教育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评述。笔者认为 ,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主要从三条思路展开 :一是从“价值教育”这个理论范畴出发 ,探讨了精神教育的教育价值及其实施的途径 ;二是针对西方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批判反思的角度倡导实施精神教育 ,期望对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三是突破精神教育的宗教范围 ,主张从世俗的精神教育层面对所有人进行精神教育 ,从而真正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3.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要从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出发。长期以来的教学着眼于培养知识人,而知识人的世界是意义缺失的世界。良好的教育要从如何提升人生价值出发,达到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根本目的。在实现人生价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负有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责任,教育要回归生活才能展现教学的真实意义。要让教学成为丰富的价值世界,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设计有意义的教学,使每一学科都体现育人的价值,课堂对话和一种潜教学的方式也对实现教学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专家学者们认为:21世纪应成为教育的世纪、儿童的世纪。在我国,目前在校大中小学学生和幼儿园、托儿所的儿童,将是21世纪社会各方面的主力军。为了使我国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我们必须运用正确的儿童观作指导去培养和造就下一代。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呢?综合现代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将现代儿童观应有的几个  相似文献   
65.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花朵。教育哲学如同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一样,是地地道道的实践哲学。教育哲学百余年来的历史发展,无不证实了这一点:那托尔普(P.Natorp)用康德哲学观写成了《哲学与教育学》(1899年),杜威站在实用主义立场上,运用工具主义方法论完成了其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至于当代西方诸多“主义式”的教育哲学,无一不是在哲学前提下推演出来的理论体系,如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导源于古典实在论(唯实论),人本主义教育哲学与存在主义、实用  相似文献   
66.
一什么是“范式”?按照库恩的解释,就是科学发展处于常态科学阶段的一个被公认的理论,这个理论包含着研究方法和技术,它指出什么疑难问题要加以研究,并且什么样的解决是可以接受的。当年库恩使用“范式”概念,旨在解释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他认为并不适用。在他看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未臻成熟,尚处于“前范式时期”,只有学派,没有范式。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运用“范式”来解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仍有其启示性价值,如任  相似文献   
67.
“教育学史”是一门以历史上的教育学理论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通过研究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探寻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规律,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繁荣教育理论提供历史借鉴。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许多人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这一目的出发,对“教育学史”的研究给予了  相似文献   
68.
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其个人在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上走多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9.
刘海峰教授认为,公平公正是考试制度的灵魂,这完全正确。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考试还有一个坚持正确的导向问题。任何考试,都是对应试者某种能力或水平的测试或甄别。正确导向的考试,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也有利于人们根据考试要求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我以为,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在导向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考试应具备正确导向,这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70.
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西方迅速崛起的“价值教育”思潮以其巨大的声势影响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本文站在教育哲学层面从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角度,对价值、教育价值和价值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对西方“价值教育”思潮的评述,提出在中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中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思潮,以推进当前深入开展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弘扬和民族素质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