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1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把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话强调了榜样的作用。而一位班主任就是一个榜样!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要注意一些小事细节。  相似文献   
82.
结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分析当前连锁经营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及不足,总结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3.
运动促进大量的出汗,使得机体丢失水分,而在炎热的夏天进行篮球运动,水分的丢失大约1.8升/小时,由于补水不仅可调节体温,同时也加速物质和氧气的输送,从而促进恢复。通过对西安市篮球爱好者的观察,大多爱好者在运动中的补水呈现三个阶段:1.运动饮料选择有误2.补水方法错误;这说明西安市篮球爱好者保健常识薄弱。本文旨在对西安市篮球爱好者补水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篮球爱好者进行科学锻炼与健康保证。  相似文献   
84.
刘明  王晓娟 《考试周刊》2012,(87):83-84
近年来.语码转换已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课堂上的语码转换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适时适量地运用语码转换可以有效地传达信息.强调重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研究深入分析教师在体育英语课堂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的现象。具体地讲.教师在课堂中使用语码转换主要是为了顺应。从而实现或接近某个或某些具体的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85.
以海藻为碳源,采用KOH研磨-熔融活化法制备了比表面积2190 m2/g的海藻基活性炭(AC),并利用仿生钛化的方法实现TiO2纳米粒子在AC表面原位生长.进一步复合铜离子获得TiO2-Cu-AC复合光催化剂,用于可见光照射条件下的污染物催化降解.表征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中AC、Cu2+与TiO2紧密结合在一起,可见光区...  相似文献   
86.
计量史学之所以在中国发展缓慢,与史学研究者传统史学思维落后和我国史料文献缺乏系统性数据记载有关。要改变这一现状,史学研究者必须打破惯性思维,着眼于中国史料自身特点,应运现代科技深入挖掘一手史料,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7.
88.
王晓娟  王蕾 《考试周刊》2010,(32):134-135
委婉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语言手段,使用委婉语是衡量交际对象文明修养的尺度,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人们交际过程中对合作礼貌原则的遵守程度。本文就委婉语的民族性、形象性、含蓄性进行了分析,也对die和"死"的表达法进行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89.
王晓娟  王蕾 《考试周刊》2010,(12):225-225
课堂教学模式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固定的方式,而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90.
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为巨大的就业压力出现种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认知障碍以及社会心理障碍。对于大学生就业适应状况已有一些调查,但我国大学生就业危机的干预体系尚不完善。大学生要平稳度过就业阶段的过渡期,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做出努力,同时,高校、社会、家庭以及朋辈辅导也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全面关注和重视,才可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危机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