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从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特征、功能入手,多视角、全方位、综合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根因。揭示了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间的矛盾与适应的两重性。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消极作用,阐述了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举措。宣传了党的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82.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主体性可以改变教师一味教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现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意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3.
戏剧的二重性——文学性和舞台性要求戏剧翻译要遵循可表演性原则,而表演性原则受这二重性的限制,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文化两个方面,服务于演员与观众两个对象。语言上,戏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化及舞台演出的时空性和视听性使可表演性原则主要体现为台词的可说性、动作性、音乐性。对演员来说,台词要易说上口,能与动作有机配合,语言中有动作,动作中能说话;对观众来说,语言要入耳动听,通俗易懂。文化上,可表演性原则主要体现为观众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84.
<正>【文本解读】《大自然的声音》是三上第七单元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总分”结构来写:第1自然段总写“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简洁明了,清爽有力;2~4自然段分述风声、水声、动物的叫声,每个自然段都围绕关键句展开具体描写。比如第2自然段围绕“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这个句子,从“不同树叶、不同季节”“微风拂过、狂风吹起”两个不同的视角,描写了风声的变化与美妙。  相似文献   
85.
本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提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是搞好后勤改革和提供后勤保障的关键,同时要提高后勤人员政治思想素质,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6.
杨晓春  王桂芳 《考试周刊》2010,(54):141-142
语调在英语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为了对英语语调的功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英语语调的四大功能:语法功能、情感/态度功能、区别新旧信息功能和社会语言学功能。  相似文献   
87.
苏冠源  王健  王桂芳 《精武》2012,(18):90-91
音奥会承载回归奥林匹克精神的使命,是让奥运会找回本质的活动。顾拜旦曾经提出过运动会形式的教育功能,对体育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即将在南京举办,此次的体育盛会对江苏省学校体育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却普遍缺少营养科学知识和体育锻炼知识;社会的竞争激烈,升学压力增大,使得学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在学校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少,这些问题是主要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对江苏省学校体育发展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机遇,让竞技运动成为江苏省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要素,遗到江苏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明显上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
动作性特征是戏剧人物语言最本质的特征,是人物语言戏剧性的体现。戏剧翻译中语言动作性的移植对译作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三位一体的言语行为理论与戏剧对话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帮助译者解读人物台词的副语言成分和潜台词,从而再现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外显动作和内隐动作。  相似文献   
89.
语感是一种立体的感觉,如语音准不准,用词当不当,句子通不通,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而实质上,语感是心灵的感觉,是社会人的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培养语感必须以人为本,体验生活,勤思多练。具体来说,要在读上下功夫;加强训练,培养语感分析能力;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要重视读写的结合。这样,由语感到语文自甚.力才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