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台钓浅说     
校漂,一直被认为是台钓法中的难点。许多人采用在家中校漂的方法,认为这样便于观察而且方便、快捷。其实,台钓校漂的惟一秘诀就是必须在“实战”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42.
程宁 《垂钓》2002,2(3):27-28
平静的水面上,小小的标尖静静地矗立着。突然间。彩色的视标从水下缓缓升起,钓鱼人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扬竿中鱼后,那种愉悦、那种高兴,会释放到全身每一根神经。  相似文献   
43.
漂的语言 浮漂是感受鱼就饵,并将鱼讯通过漂体的运动传递给钓者的信号显示器。 各种浮漂因造型和材质不同,垂钓的方法和水域不同,在感受和传递鱼讯时,表现出的动作也各有  相似文献   
44.
程宁 《钓鱼》2004,(2):27-27
最近不少观看了《浮标篇》的观众问我:“究竟钓灵好、还是钓钝好”。  相似文献   
45.
程宁 《钓鱼》2012,(11):20-21
大家钓鱼时都会遇到浮漂灵与钝的问题,钓友之间交流时也常提及此问题,要想学好垂钓技术,还必须搞懂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似是而非,或中庸骑墙,必然会为垂钓生活平添烦恼,钓而不乐。  相似文献   
46.
李凤群的长篇小说《大风》是一部寻觅"怎样活着"的作品。小说展示了人物"活着"的三种生活态度,既运用了一种套叠式的双层"看/被看"的视角模式,又在作家的主体性引导下建构出一个不断否定的探索过程,从而找寻到了人之生存的根本价值:"积极地活着"。由此,她完成了小说探索永恒意义的使命,表达了一个作家对人、对生活的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47.
程宁 《垂钓》2009,(8):27-27
说浮标是灵是钝,我认为应以人的肉眼看见浮标动作的清晰程度和幅度来判断。浮标出的动作“肉”,移动的幅度小(指下顿动作)——钝;浮标出的动作“脆”,移动的幅度大——灵。然而,这种判断方式同物理规律在某些方面是相反的。我们所看到的“灵”可能恰恰是物理原理中的钝。话先说到此,让我们回到浮标上来。  相似文献   
48.
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专业科技期刊所起的作用,总结专业科技期刊参与成果转化的可行性与方式,指出专业科技期刊充分利用和拓展相关资源、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对于自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专业科技期刊参与成果转化、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9.
正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组织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所创造产生并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物质建设等要素的总和,具体表现为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涵建设不一定蕴藏在学校具体的制度和物质要求中,却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作用,影响着校园人的思想、情感等内心世界,使其形成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积  相似文献   
50.
程宁 《垂钓》2002,2(1):31-33
手竿钓鲫中,鱼吃底饵时浮标会表达出以下三种标准的鱼讯语言:1.下顿。静止中的浮标突然瞬间下顿.浮标下顿的力道似乎很大,但下顿量很小,一般在一目(10毫米)左右.有时甚至只出现三四毫米的下顿。2.上浮下顿。静止中的浮标突然缓缓上浮,但浮起四五毫米甚至只浮起两三毫米突然又掉头向下转变为下顿,其下顿量很小.但很有力。3.送标。静止中的浮标突然平缓而持续地上浮,上浮量在两三目到五六目之间,有时会达到七八目甚至把浮标送倒为止。以上三种浮标的鱼讯语言是钓底层鲫鱼时,浮标定讯语言中最常见的、也是广大钓鲫爱好者最喜欢看到的浮标语言。有经验的钓友基本都能把握住这三种中鱼的机会,并从中获得极大的观标乐趣。然而对初学钓鲫的朋友来说,要想掌握这三种浮标语言,并非轻易就能做到的,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只有当判断准确,手眼配合默契,动作敏捷,提竿速度和力度配合得都很合理时,才能享受到这种妙不可言的中鱼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