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中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及场所的选择、态度与动机、消费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锻炼的主要因素为课程压力大、学校体育设施较差、升学竞争激烈、无较好的体育锻炼条件、希望考上好的学校、升学考试压力大等.提出个性化指导、终身意识指导、社会化指导、消费倾向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初迎来了第8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最明显的特征是引起了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探讨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体育与健康的关系、目标统领内容、运动技术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等方面。为了进一步理清这些问题,拟对不同观点进行评述,使体育课程改革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运动本质在于教育,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国,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播奥林匹克运动及其精神。文章以河南省中学生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8年奥运会的教育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采取多种措施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在奥林匹克知识的掌握、体育态度与行为的改善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我国十余年课程改革及体育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相关科研成果,认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学科基础、原理基础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原理基础对体育课程改革起着奠基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后续研究从专题研究角度、系统论角度、历史发展角度及顶层设计角度探讨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学质量内涵1.教学的含义广义的"教学"就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场合下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6.
刍议体育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大量的相关理论分析,在阐述和谐校园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从体育的本质和大学体育自身的功能两个方面论证了体育在构建大学和谐校园中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体育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纽带,而高校体育也会借助建设和谐校园这个平台加快发展步伐,同时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学分制背景下,通过对校本化实施模式相关概念的解读,以“必修+校定必选+任选”项目为特色的校本化实施模式为例,对该模式的主题、依据和结构等进行分析,,也并实例来阐明“校本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研究和对专家、一线教师、学生访谈,认为体育教学开展慕课的现实意义包括:高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健康教育从政策到落实、培养学生自主体育学习意识与能力等。同时也面临着体育学科知识图谱的编制、体育教师观念与素养的转变等方面的困难。最后,体育学科"身体练习"特性决定了体育教学中"应以慕课学习为辅,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为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健康第一”观念深入人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运动会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出现了许多弊端。本文通对目前运动会的现状的探讨,提出改革传统运动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从体育课程本质、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实施和体育课程评价等5个方面对近10年我国体育课程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体育课程研究的进步体现在:研究选题和视角广泛多元;研究对象和内容新颖深刻;研究方式和方法多样创新。不足体现在:实证研究不足,缺乏对典型个案的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借鉴过滥,呈现出盲目引用国外理论的倾向;研究成果重复性强,缺少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研究成果应用性较差,在改善"青少年体质下降"上作用力不足。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体育课程本质从"概念界定"向"理性审视"转变;体育课程目标由"目标划分"向"整体优化"转变;体育课程内容和实施从"被动接受"向"自主开发"转变;体育课程评价从"理想化设计"向"可操作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