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赵翼宦游四方、交游甚广。无论与何等人交往,赵瓯北均能恪守古时仁人志士那种"与人为善"、"见贤而思齐"的道德规范,又因其为人豁达大度,待人真诚宽厚,故知己友好甚多。考察诗人的交游,对探究其思想的形成、把握清代文人阶层的生存状态大有裨益,亦可管窥乾嘉学风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42.
曹雪芹在刻画王熙凤这一人物时,并长仅仅停留在“恶”的一面,而是用摇曳生花之笔,写出了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具有一定的人情味,以及在管理家政方面所表现出的干练、果断的才能、智慧。如此着笔,就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了生活的真实。正因为曹雪芹以细腻婉转而又流畅奔达的笔触层层皴染出凤姐性格的复杂性、深刻性以及独特性,这一艺术形象才骨肉丰满,达到典型化的高度,成为小说之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3.
杂剧,是繁盛于元代的一种戏剧文学样式,它以清新的思想内容、强烈的战斗精神,博得了当时人们的广泛欢迎。发展到明代,则渐失其本来面目。内容上,则以“弘宣教化”为主,或采掇旧闻逸事,抒发文人的闲情逸致。文词趋于典丽,脱离了舞台实际。形式短小(或演变为一折),情节过于简单,不大适于演出。至清代,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一些剧作家则利用杂剧而借题发挥,抒写胸臆,离开舞台实际更远。然而,杂剧在清代并不算冷落,产生了许多作品。据有关目录所载,约有一千三百种(其中有姓  相似文献   
44.
赵兴勤  赵韡 《寻根》2023,(1):139-142
<正>丁丁腔起源于徐州辖区铜山东北八十里的利国、厉湾、寄堡、庙庄一带,濒临大运河、微山湖。利国,古时曾设驿站于此,故又称利国驿。此处又以产铁闻名于世。宋时设利国监,管理铁矿石冶炼诸事。清代有巡检驻守。此地除产铁之外,尚有煤、石灰石等矿藏。产铁之地达九处,厉湾(古称厉家湾)即其中之一。利国“在徐、滕之间,有运铁旧河,引沂、二水,通于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