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旋转的美     
旋转是初中数学平面几何部分学习的一种图形变换,涉及旋转的题目比较灵活,可难可易,可以用来解决一些疑难杂症,所以也成为全国各地数学中考试题中经常涉及的知识点.做学生的时候就曾听老师讲,数学并不只是给人枯燥晦涩的感觉,数学也是很美,可能许多人对这话的感受和我当时的感觉是一样不解的,但做了下面几个题目以后我想大家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数学的某种美.  相似文献   
22.
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鼠进行1个月的运动训练发现,大、小两种不同负荷的训练可造成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整体机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力竭运动后小负荷训练组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增加,提示适宜负荷的运动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安静时酶的活性,而且可增强其活性的储备力。大负荷训练组酶的活性受其膜组成及物理特性改变的影响而下降,反过来又影响膜特性与功能,提示大负荷训练造成的膜理化性质的改变是相互关联的。运动训练对Ca2 -ATP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大负荷训练组活性的下降与其红细胞膜上脂质组成及其膜流动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3.
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一次急性运动可造成红细胞的破坏增多,但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红细胞膜性能等途径,最终增加动物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使其有氧代谢能力及抵抗力竭运动造成的能力均提高。大负荷的训练结果不但使红细胞的破坏增加,且单个红细胞的机能也明显下降,在训练结束后可能发生运动性贫血。(2)大负荷训练后RBCM流动性下降,与其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4.
赵歌 《考试周刊》2013,(51):31-32
《论语》的部分章节反映了孔子的养生观念,从身体锻炼、饮食、心理、居住环境和对疾病的态度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孔子弟子颜回的英年早逝则从另一个侧面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5.
采用文献资料法、哲学方法和历史学等方法并结合哲学、美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竞技跳水动作的"美感阈值"。1)诠释了"美感是衡量竞技跳水技术完善程度的标准":美的追求与"形式美"的组合规律;规范性是形式完美的发展趋势;艺术性是技术完善的标志。2)提出了跳水动作的"美感阈值",即表现力所属的象征符号,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紧密程度,竞技技术动作的创新想象力,技术风格的关键特征以及审美评价的主观倾向等。表明,竞技跳水形式美是人在竞技比赛中中活生生的艺术展示,其意蕴和魅力非其它艺术品可比,它常常借助于运动所产生的力量、速度、稳定、节奏、造型还包括技术环节和身体姿态等等因素来表现其独有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的"综合表现性"决定了"美感阈值"感受的强弱。对于竞技跳水运动的审美以及美感裁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6.
27.
采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哲学、美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美学视阈下国际跳水评分规则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研究如下:1)从美学角度理性地审视国际跳水评分规则,可以发现近百多年规则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体现了人们对于审美由朦胧到确定,最终有了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指标;2)美学原理中的形式美与国际跳水的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及契合,体现在:审美主体对于难度的掌控和开发自始至终与跳水动作技术美所融合,跳水动作技术美始终制约着跳水的完成情况;3)竞技跳水"难"与"美"是对立统一的,竞技跳水运动的基础在于"立美",无论多么难和尖的动作,首先应该具备美的价值。而"立难"代表着竞技跳水动作符号的结构新奇和新颖,不断开发新的难度就会创造出新的动作生命力从而显示神韵。未来竞技跳水发展的主要方向还是"美"与"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8.
摘要:为了通过流行于20世纪中后期至今兴盛不衰且愈演愈烈的“塑身类”运动项目来揭示此类运动在当今社会空间中的‘文化哲学’意义,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并结合近、现代中外盛行的哲学思潮,探讨社会空间中的身体审美化问题。在当今文化视域下,身体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既是有血有肉的生理性存在,又是各种复杂政治/权力话语的竞技场。研究认为:我们的身体是“未固定的”,是可以被修饰、改变和塑造的。基于这种根源,在当代社会出现的‘身体文化工业’一经出现便迅速蔓延——它以人体美设计为标准,以完善形体为终极目标。它整合了传媒、医学、形象设计、广告等多种行业,还有诸如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一直流行至今的“塑身类”运动(有氧减脂类项目和身体肌肉能力训练类项目)这种身体“软技术”行业。现今人们对于身体的关爱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健康这个层面,而更多的是对于自我外表良好感觉的关注。因此,我们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快乐感就取决于身体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了当代“健康与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丁俊晖的家庭教育模式引起争议着手,从我国独生子女教育的现实出发,分析了我国家庭独生子女教育的特点,针对家庭教育中对独生子女实行早期体育教育的优势与作用,倡导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中实行早期体育教育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0.
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可知,18世纪前西方关于“身体、锻炼与健康”方面的认知与实践活动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的身体健康观念一直被古希腊及古罗马时期的医学及哲学理论所支配,公元1世纪基督教建立以来人们的健康观念还受到“宗教、巫术以及外界环境论”的影响。文艺复兴之后,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出现使人们渐渐摆脱蒙昧,在身体健康的实践活动中逐渐的由“体液排出”“放血疗法”过渡到“身体锻炼”上来并开始关注锻炼的形式和效率。总体上来看,18世纪前西方身体健康观念经历了由从蒙昧走向科学、从必然走向自由以及从“身体内在调整”过渡到“身体外在锻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爱自我、关心身体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