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4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争议,训练与比赛脱节的现实,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较为困难等情况,为发挥运动训练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提出了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包含“生物节律”、“训练节律”和“目标节律”三个基本阶律,运动训练的基本过程为“训练—比赛”的交替循环发展,竞技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的互动前行伴随着运动训练、比赛的全过程,“训练—比赛”交替和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互动是一个有机整体,训练活动与训练主体是整个运动训练系统最为能动的因素,运动训练中要把握好运动训练基本思想、专项特点与比赛需要等。  相似文献   
22.
“目标-模型”方法既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也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切入点,同时还具有现实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方法提出了构建运动训练设计中“目标-模型”的现实意义、基本内涵,较系统地论述了“目标-模型”建构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23.
追求运动训练本质的思维途径与精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根本出路在于认识规律、把握本质。由于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它只能由思维去把握。本文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系统地阐述了认识运动训练本质的思维途径与精神基础。提出了认识运动运动训练本质的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为主和德性修养为主三个阶段;重点梳理了在理性认识为主阶段的三层思维途径,分别是从认识运动项目的属性(特征、特点、特性)上切入,运用统计量化分析抓相互间关联;从把握运动项目和训练规律的本质上深化,运用哲学矛盾分析法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揭示运动训练的原因与动力上推进,运用对立统一等唯物辩证法原理,抓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24.
通过多年来训练实践,在充分认识500m障碍跑专项特征基础上,紧紧抓住项目特征系统总结了军事五项队在500m障碍中的科学训练方法.本文认为500m障碍训练主要包括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运动训练特征主要包括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模拟训练、单个障碍物熟悉训练、3-4个障碍的衔接训练、小分段训练、大分段训练和全程训练;体能主要内容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柔韧灵敏协调训练和专项训练.  相似文献   
25.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哲学认识与基本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解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基本内涵,认为: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及其相关规律性的认识程度决定训练境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执行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出:"从实战出发"是"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训练指向,解决了"练什么"的根本问题;"大运动量"是其设计走向,解决了"练多少"的操作问题;"从难、从严"是其实施风向,解决了"怎么练"的要求问题。  相似文献   
26.
竞技体育陪练员多使用在对抗性项目中,女子项目选用男陪练员,通过实力、素质的差异对训练起带动作用.为更大限度地发挥陪练员的作用,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需对陪练员进行研究,探讨其特性与作用,摸索其作用机制、选择标准和使用原则,使陪练员逐步由过去单一作用向多元综合转变,由模拟对手向发展与突破自我转变,由单向式陪练向互动式教学发展转变,实现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7.
邓运龙 《体育科研》2008,29(4):56-6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辩证思维等方法,梳理了通过数理统计比赛成绩去认识项目与训练等规律的方法学,并进行了实例运算与辩证分析,为教练员以及管理、科研与医务人员在认识项目与训练等规律方面提供一定的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28.
明确“竞技能力”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与实施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思维等方法,提出了竞技能力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训练应激适应、节律推进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训练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专项化、实战化和个性化;实施方法主要包括发展竞技能力的不同层面、不同权重和不同安排。其中,发展竞技能力的不同层面包括重点发展主导竞技能力、突出发展优势与特长、把握竞技能力的非均衡性与补偿效应和注意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29.
认识经验训练发展理性训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邓运龙 《体育科学》2004,24(9):41-47
对“经验训练”的认识,不仅涉及到评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从对“经验训练”与“科学训练”辨析入手,较系统地提出了对“经验训练”的6点认识:经验训练是运动训练发展进程中的基础阶段;经验成分始终伴随着运动训练发展的全部过程;经验行为包含有理性认识因素;经验材料是运动训练发展的宝贵资源;经验训练阶段.必须发展到理性训练阶段;经验积累与理性训练阶段交替循环发展。并提出了发展理性训练的3个重点环节:发展专项运动训练理论;畅通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中介;形成科学的“训练观念”。  相似文献   
30.
运动素质、训练活动和竞技能力的发展是运动训练重要的基本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思维等方法,对其基本关系、递进要求与总体趋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运动素质、训练活动和竞技能力中一般与专项的基本关系,不同项目、不同实力、不同阶段训练内容比例、负荷程度与主要要求以及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