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体育   76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邢乐仁 《垂钓》2002,2(11):45-47
我们常说的饵料雾化,就是以极细的粉末作为诱食剂的载体,问断地投入窝中,使其在水中悬浮较长时间,从而达到对“浮游生物”的仿生目的。  相似文献   
32.
邢乐仁 《垂钓》2006,6(1):44-46
三、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性食物。(略) 四、食物的隐固性和可塑性 在研究分析鱼类的食性时,常常发生食物组成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或大或小变化的情况。有些鱼类食物组成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是鱼类食物的可塑性;有的则比较稳定,变化的程度很小,这是鱼类食物的稳固性。可塑性是指鱼类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改变自己营养特性的能力。稳固性则是在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鱼类仍有保持原来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33.
邢乐仁 《垂钓》2014,(11):40-4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垂钓鱼饵产品的术语、分类、技术要求,以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垂钓各种淡水鱼的粉状饵料。  相似文献   
34.
三、水温分布的三种类型随着水温变化来移位,是鱼类变温的主要手段。根据湖泊的热力学分类,按湖水温度的分布可分为三类,即"正分层""逆分层"及"全同温",这种分类又与纬度和季节紧密相连(见表)。(一)"全同温"型:全同温是指在24小时内,湖泊表层(含岸边浅水)水温与深水底层水温基本上保持动态一致而不分层。我们知道,水在4℃时密度最大、最重,高于或低于4℃的水密度依次渐小、渐轻。水的这个物理性质,使不同温度的水层(水域),产生了垂直对流或环流运动。引起水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和水表层的蒸发。在晴好天气下,沿岸…  相似文献   
35.
鱼咬石头,中外奇谈。似是神话,却又是活生生的现实。 (一)老夫人下达出钓令 武汉的夏天,骄阳似火。老夫人顶着烈日从医院赶回,向老Q下达出钓令。出钓目的:用活鲫鱼煨汤,给刚刚分娩的女儿下奶。出钓理由:三伏天花多少钱也难买到大活鲫鱼。 结婚三十余载,夫人下令出征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且品种、规格(3两以上)、数量(2市斤)和完成时间(2小时之内)都有明确要求。晚8时还要赶最后一班车将汤送进医院。  相似文献   
36.
一、鲫、鲤诱食剂存在于天然水体之中动物和昆虫,对其生存具有价值的化学物质都有特殊的感受性。骆驼能嗅出空气中极为稀薄的水分子.因而能在荒漠中迅速、准确地发现水源;人对丁硫醇的厌恶,避免了进食腐败变质的食物;蚕之所以爱吃桑叶,是因为桑叶中含有柠檬醛、乙烯醇及异栎素等。蚕进食加有这些化学物质的人工饲料,犹如吃桑叶一样津津有味。人们对鲫、鲤诱食剂的研究,就是基于动物有这种特殊的感受性。用酒诱鱼是我们最常用的垂钓手段。但钓鱼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天然水体中也有酒的存在。也有从产生——扩散——变化——消失的反…  相似文献   
37.
鱼的摄食行为遵循着节能省力原则,保证摄入的能量要大于支出的能量。对同类食物有一个吃小不吃大、吃软不吃硬和吃近不吃远的摄食习惯。老韩垂钓的成功经验和本人在实验室中的求证,似乎都说明了这一点。 在武汉关山地区,长动公司的退休工人老韩是位颇有名气的垂钓高手,他外出垂钓很少放空,且用手竿、细线多次钓起十多斤重的大鱼(武汉地区开放湖泊大都不准使用海竿),被钓友们誉为“关山一号种子”。  相似文献   
38.
一、“呛水”是将鱼头提离水面而暴露于空气之中。虽短暂,但频繁。使鱼间断性地进入了“无氧区”。 鳃是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能够十分有效地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但一般却不能吸收和利用大气中丰富的氧。离水的鱼儿活不长久,这不但因为鳃需要保持湿润,才具有摄氧能力,而且柔软的鳃只有在水环境中才能伸展开来,扩大与氧的接触面积,一离开水,鳃片、鳃丝、鳃小片就要叠合起来而失去呼吸能力。鱼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就和用肺呼吸的人类不能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的道理是一样的。 有人提出名为“呛水”,实为“呛气”。这个论点似乎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39.
邢乐仁 《垂钓》2006,6(11):42-45
20世纪60年代,鱼类学家从钓鱼人邯里得到启发,从鱼类喜食的天然饵料中分离和提取诱鱼活性成分,将其进行人工合成后再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喂鱼,使鱼的食欲大开,从而提高了产鱼量。科学家的创造反过来又激起钓鱼人的兴趣和热情。于是,一场海钓和淡水钓鱼饵的技术革命蓬勃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40.
邢乐仁 《垂钓》2011,(5):42-44
前文,刑乐仁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何为“藻元素”,使我们受益良多。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关注“藻元素”相关的专业性知识,继续了解它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