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体育   76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邢乐仁 《垂钓》2005,5(11):41-44
翘嘴鮊为何吃浮在水面上的食物?鲤鱼为何在进食时喜欢“拱”呢?鲢鱼为什么有滤食小的不能再小的藻类的本领?这些都与鱼类摄食器官的构造和摄食方法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42.
邢乐仁 《垂钓》2006,6(10):42-43
“二甲基”诱鱼剂的全名是二甲基-β-丙酸噻啶(亭),其英文名是Dimethyi-β-propiothetin,简写为DMPT。  相似文献   
43.
邢乐仁 《垂钓》2001,(7):36-39
狗爱啃骨头,猫喜闻鱼腥,我们称此为猫、狗之“天性”。在入水口附近下钩,是因为鱼有“趋流性”;在铅坠上涂点萤光粉,是因为鱼有“趋光性”;以青蛙为饵钓黑鱼,是因为青蛙是黑鱼的天敌。以上种种,都是人们在掌握了动物和鱼类的“天性”之后,投其所好而缚之。  相似文献   
44.
一、为什么选这个题目? 1994年10月,第十届全国钓鱼比赛在武汉东湖钓鱼台举行。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观摩和学习的机会,我借此重点观摩和研究了台湾运动员的钓技。  相似文献   
45.
邢乐仁 《垂钓》2002,2(5):26-27
恰在这时,一位牵着水牛的老头儿从堤的西边笑着迎面而来,笑中还带有一点狡黠和幸灾乐祸的味道。  相似文献   
46.
就字典里对味儿的解释:①舌头尝东西得到的感觉。②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 它看不见、摸不着,但能闻得出,尝得到。我国广大钓友按“芳其饵”的传统原则,总是把鱼饵先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有的还放在嘴里尝一尝。只有过了鼻子和舌头这一关,才放心大胆的使用。然而,近年来国外一些鱼类学家断言:鱼类促摄物质具有无挥发性特点。这样一来,鱼饵的味儿不但看不见摸不着,也闻不出尝不到了。这种观点对我们的传统认识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47.
三、揭示味儿的本质 钓友们用来撒窝的酒米,这个酒在化学中属于醇类。牛粪中的臭味属于胺类。就是水蚯蚓和人的唾液也是含蛋白质的粘液。看来,味儿的本质是某些物质的化学特性。这点认识是我在经历了40年垂钓历史后才领悟到的。  相似文献   
48.
邢乐仁 《垂钓》2008,8(8):33-33
“二甲基”的全称是“二甲基-β-丙酸噻啶(亭)”,英文简称为DMPT,此种化合物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国外科学家从海藻中发现的。1996年,通过与他人合作,我最终也研发出该产品,试钓结果显示:“二甲基”确实是一种优良的鱼类诱食剂,在水中缺氧状态下,这种物质能把鱼的食欲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49.
邢乐仁 《垂钓》2009,(10):35-35
人类、动物、昆虫都有领域性,鱿类也不例外。鱼类的领域性和我们垂钓活动有什么关联呢?  相似文献   
50.
邢乐仁 《垂钓》2009,(9):14-15
俗话说“三分钓技七分钓饵”!可见,鱼饵对路在垂钓活动中的地位有多重要。那么,垂钓肥水塘,用饵的原则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