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教育   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于中国武术,我们可以分别从人体科学和人体文化这样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予以探讨。前者揭示武术运动的身体技术方式和身体运转机制,后者则揭示这技术方式和运转机制背后的文化精神。就人体科学的角度来看,武术运动必须服从人类共同的生理生化、生物物理、生物力学、体质遗传以及心理演化等等规律。虽然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身体遗传特征有所不同,但其活动规律却是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界定;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强调的是“目标取向”、“发展预期”和“结果承诺”,而不是“操作方式”、“运行机制”和“特定过程”;他是从政治选择和实践操作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其深层依据,则在于要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某些已经形成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技击是它题中应有之义,据通行的说法,太极拳“有体有用”,其“体”是解决人体内部身心关系矛盾的强身运动,而其“用”则是解决人体外部敌我关系矛盾的技击技术。这里所说的技击,是指个体(或小规模群体)对抗的格斗搏击,其内容主要是通过拳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一项关于太极拳的比较文化研究纲要.中国文化是一种系统论的文化,而太极拳的系统方法论特征又特別明显.笔者试图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观点,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去概括和描述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并通过这个案的分析去探讨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及其发展可能.文章通过宏观的种系发育,逻辑的演化层次,微观的个体发育,內含的方法论结构,外显的民族文化特征等五个方面综合地对太极拳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探讨考察,力图给太极拳在现代的发展提供一个文化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阮纪正 《武当》2009,(1):31-33
一、当代武术发展的全球化背景 “武术发展”并不是“发展武术”。“武术发展”的主体是武术自身,它是多种力量参与的社会演化过程,并不以任何个体或群体的意志为转移;其要在于“自我实现”。但“发展武术”的主体却是武术之外的特定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