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3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通过个访和心理测量的方法,探索了大学生太极拳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有:健康意识、太极拳健身作用的认知、传统文化认知、学习和练习氛围;健康有关的因素是形成太极拳学习意愿的核心,学生对太极拳健身作用的认知决定了学生是否学习太极拳的行为方向,学生对健康的需求程度为学习太极拳提供驱动力;学生的生活圈对学习太极拳的态度构成了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52.
研究生体育课程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分析了在校研究生的体育需求,结果表明:研究生群体有极大的体育需求,愿意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他们要求把健身性、娱乐性、健美性强和比较流行的中等强度的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研究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生体育课程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研究生体育课程类型应以选修课为主,成绩评定最好采用过程评价而非水平考试。  相似文献   
53.
研究生群体处于学校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是国家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本文归纳了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现有健康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了解这些系统在学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标准在学校实施要和学校其他体育工作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系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机整合体育教学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开发了一套既符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要求,又适用于学校体育工作和管理模式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使用情况表明,软件的使用提高了《标准》测试和管理工作效率,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使《标准》实施更加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8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城乡大学生的休闲方式、休闲体育项目、休闲体育行为、休闲体育消费和休闲体育形式。结果表明:(1)大学生余暇时间的休闲方式多样,但不科学。男女之间、城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参与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男女生、城乡大学生各有偏重。(3)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不高。男女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4)城乡之间没有差异,但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好。(5)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临时伙伴和固定伙伴。城乡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6.
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EEI)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 17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首次编制的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考察了大学生锻炼效果特征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EEI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较好的体育锻炼效果自评工具,测量了学生在乐趣、能力、外貌、健康、社交5个方面体验到的锻炼效果;五类锻炼效果均与锻炼行为呈显著性正相关,锻炼乐趣相关程度最高,是学生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因素;男大学生的锻炼效果自评得分比女生高。  相似文献   
57.
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2名体育社团大学生和1860名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率比较低;(2)与体育社团大学生相比,非体育社团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3)体育社团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大学生的锻炼氛围显著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4)体育社团大学生健康状况显著性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5)高校应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宣传,通过宣传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社团,争取更多的企事业和人士对大学生体育社团提供社会支持与帮助,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58.
为了检验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提出的认知决策心理机制,采用2 072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和LISREL8.53的结构方程模型法对理论模型的心理机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的认知决策心理机制部分具有很好的外部效度,能够对锻炼坚持和锻炼承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释;②锻炼承诺是决定体育锻炼坚持的重要心理因素,锻炼者的锻炼承诺水平越高,其锻炼行为坚持情况越好;③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评价、坚持锻炼可能性预测是形成锻炼承诺的心理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59.
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坚持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运动承诺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和解释结构模型法建立锻炼坚持机制的概念模型。提出个体行为坚持的认知决策理论框架。通过117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和LISREL8.53的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锻炼承诺是锻炼者渴望和决心继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心理状态,锻炼动机定向、锻炼效果评价、坚持锻炼可能性预测是形成锻炼承诺的心理决策过程,其中锻炼效果评价的决定作用最大;2)大学生认知到的个体和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是作为心理决策的前因变量,通过3个心理决策过程的中介作用,调节对坚持锻炼的承诺程度;3)在影响因素申,个人投入、运动能力、参与机会、社会支持、锻炼条件和锻炼氛围对锻炼坚持行为具有促进和加强的作用,而社会约束、运动风险、制度约束和参与选择表现出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0.
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体育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2001年初步建立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较为科学合理的体育、艺术教育体系。较为理想的体育是:中小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伴随身体发育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而在大学则着重于教会学生把已学得的运动技能合理地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来促进身心健康,并掌握相关的知识。然而高等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却发现高校体育摆脱不了中学追求升学率的阴影。由于高校招生在体育方面没有实质的标准,高校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