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当前,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着诸多新形势和新情况,企业工会必须服从上级工会组织和同级党组织的领导,认真落实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能,建立完善规  相似文献   
12.
话题一:科学教师有理由强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巧干! 主持人:科学教师怎样若干加巧干?为什么大家投票时会首先想到巧干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校管理的改革不断深入,“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学校管理文化的主流,并使学校管理从牺牲人的个性追求回归到对人的尊重、关爱、理解和支持的理性平台,为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人们对“以人为本”的内涵存在理解偏差,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谨防步人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学校管理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学校管理文化的主流,并使学校管理从牺牲人的个性追求回归到对人的尊重、关爱、理解和支持的理性平台,为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人们对“以人为本”的内涵存在理解偏差,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应当谨防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5.
陈文斌 《教书育人》2008,(11):10-12
随着学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地深入,“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学校管理文化的主流,并使学校管理从牺牲人的个性追求提升到对人的尊重、关爱、理解和支持的理性平台,为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人们对“以人为本”的内涵存在理解偏差,在管理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以人为本”的同时,应当谨防出现误区。辨析出现误区的原因,研究其管理对策,回归“以人为本”的科学本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优化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提问是教师存课堂上设置一种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困境.诱发学生进行信息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它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增进师生的交流和合作。可使老师全面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课堂提问具有以下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结构施工图和建筑施工图是表示同一建筑物、不同专业内容的施工图样。它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是互相联系和密切配合的。例如建筑平面图主要表示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内部分隔和布置,它必然把承重砖墙的平面布置和和断面形状也表示出来,因此,一般就不必再重复绘制承重砖墙的结构平面图了。此外,结构施工图和建筑施工图的定位轴线及其编号必须保持一致,以便各种建筑构、配件的统一定位和对照阅读。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管理中,“法”可以具体为各种管理制度,而“德”可以理懈为人文内涵,在“依法”还是“以德”的管理实践中,出现两种典型的倾向:一种是借鉴企业量化管理机制,相信制度高于一切并能解决一切,追求绝对量化的制度管理;另一种是泛化理解人文管理,事事讲情面、处处讲和睦,追求一团和气的人情管理。显然,它们都存在片面性,那么该如何把握校园管理中的“法”与“德”,正确理解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法”与“德”不是一对矛盾,而是学校管理中的两个不同侧面,我们需要“法治”,但不能唯“法治”;提倡“人文”。  相似文献   
19.
话题:学科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导语: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前两项目标,因对传统教学有所依傍与延续,加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尚能为大多数教师接受并灵活地付诸实施。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因过于抽象与空泛,且缺乏明确的验证与评价标准,反而让许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感到难以把握。基于此,本期就学科教学与情感目标的整合作些探讨,希望能化解众多教师心中的疑难,推动“三维目标”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得到完整、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