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9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之需,也是学生成长之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有之,但近几年才以国家政策与文件的形式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建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数学理解、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不要做”“做到何种程度”的定位问题和“怎样做”的落实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运动员不可能将其作为终生职业。如何解决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影响我国运动员再就业的社会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13.
陈雪梅 《语文天地》2015,(11):49-50
创新能力,即创造出新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一点肤浅的见解。一、扩大阅读面,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积累素材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注重材料的积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开卷有益,读名著更可以拓展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欣赏能力。因而,每学期笔者都会选择二至三部名著  相似文献   
14.
15.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文章在明晰数学阅读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发展水平,并尝试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在现在的建筑工程内部的办公设施比较齐全,逐渐趋向于自动化,为了更好的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电气设计中的强电系统、弱电系统的安装设计方法也非常重要。工程中的管理人员,还要高度重视建筑的电气设计问题,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情况进行具体、综合的分析,对问题不断研究讨论,总结以往的经验,做好以后的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保证工程质量。本文主要对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内容、目标以及电气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注意的问题等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陈雪梅 《教育》2012,(3):54-54
作为班主任,跟学生保持怎样的距离为好?这是我从教十多年来,一直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雪梅 《早期教育》2002,(12):23-23
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实施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对教师保教工作的评价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陈雪梅 《内江科技》2007,28(10):104-104
文章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完善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等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而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决定其重要性。而小学语文教育却存在着耗时长与效果不佳现状的问题,如何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将课本知识消化成自身的技能,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激趣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