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阐述了本科毕业设计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重要性,提出了目前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搞好毕业设计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频电子线路》是本科教学中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聊,难以理解的一门课程,但是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又极为重要.因此,本文从课程结构及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内容及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改革,以期找到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体育在学科德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学科所承载的学科知识技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完成音乐学院学生体育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品德与价值观,与学科德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通过对体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理论分析,明确体育课程协同育人在学科德育中的价值,对音乐学院体育与德育协同育人路径进行探索,旨在促进体育与德育协同育人效应在音乐院校体育课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为培养高素质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时代之问。基于政府能力模型、组织能力模型和个人能力模型形成的三层次理论框架,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精选的61位武术国际传播者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NVivo质性数据分析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构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结构模型和提升路径的“振波效应”传播模型,提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发挥政府在战略制定、目标指引、引领发展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增强组织在依靠政府力量、传播方案制定、凝聚个人传播力量等方面的纽带能力;提升个人技术过硬“、破圈”轻松、善于经营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武术中英翻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随着武术的国际化趋势,武术中英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武术翻译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武术翻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通过体育教学对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影响,对262名大学生采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验进行10周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教学,并对实验前后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交往焦虑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通过体育教学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交往焦虑、交流恐惧三个量表方面的均值均出现了下降,在交往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通过实验干预后在交流恐惧方面前后测出现了改善;实验组男女生在人际关系综合表现、交往焦虑、交流恐惧三个方面前测不存在差异,但在实验干预后,男女生在人际关系综合表现方面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女生明显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17.
对普通高校开设武术选项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08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学生学习武术的情况、动机、对预设项目的选择及其学习情况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普通高校开展武术选项课提供可靠的项目设置,并以此促进普通高校武术类选项课的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18.
微电子方向的学生,《微电子学导论》是开启学生步入本专业的先驱课程,对大一新生培养兴趣、建立目标、规划职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CDIO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设计、项目制实验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研究。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项目团队的协作和交流中,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