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不论是认读生词,还是朗读课文,小学生的误读或语病,经常与轻声有关。例如: 1、应轻读的,不读轻声。榴liu、识shi、矩ju等,分别作双音词石榴、认识、规矩的后字时,应读轻声。但照读原调的,屡见不解。 2、非轻声字,反而轻读。把支援、农业、勇气等双音词的后字,念成轻声的,为数不少。这种随意扩大轻声读音范围的现象,正有增无减。 3、停顿之前,读音过重。部分学生,朗读时有“逢停必重”的毛病。他们把重音安排在每次停顿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靳家彦老师做了一次公开教学。讲的是写作指导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讲课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使用的是写作补充教材《珍珠鸟》。全课分四段进行,总共用了两教时。 1、比较优劣,学习例文。写作指导课是从评论两段文字开始的。黑板上出示的第一句话是:“小珍珠鸟的样子跟大珍珠鸟差不多,颜色非常美丽,十分惹人喜爱。”  相似文献   
13.
四省市编六年制小语课本(试行本)一册第十六课《大雁》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群大雁往南飞,……”“往”字在这里应读成“wàng”,而教材却错注成“waǎng”。“往”是个多音字。读“wǎng”时,当去、到讲①作动词用,如:往返、来往。②作介词用,跟处所词组合,用在动词后。如:车开往北京;信寄往大连。③副词“往往”也读作“wǎng”。“往”作介词用时,组成的介词结构只有用在  相似文献   
14.
杨老师的识字课,上得可活跃啦!就拿分析字形来说吧,别看是刚刚入学的孩子,他们也能纷纷起立发言,述说自己的识记方法,而且经常是思路各异,互不雷同。例如教《风云雨雪》一课那天,孩子们就说出了四种记忆“云”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am,is,are”用在名词或代词后时,常可用缩略形式,如:I am→I’m,he is→he’s,they are→they’re等。  相似文献   
16.
古城马六甲     
<正>马六甲是马来西亚的一座古城。1402年,来自苏门答腊的拜里米苏拉王子以马六甲城为首都,建立了强大的马六甲王朝。中国古书上把它译作"满剌加",其领土包括了大半个马来西亚半岛,柔佛海峡以南的淡马溪(新加坡)也在其内。该王朝经历了八代苏丹的统治,到1511年被东扩的葡萄牙人攻占,后来又相继饱受荷、英、日等殖民统治的蹂躏。如今的马六甲市位于马来半岛南部的西海岸,它面对马六甲海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处,是来往船  相似文献   
17.
“隹”和“佳”形近,由于不了解“隹”字的意义,有人把“佳节”写成“隹节”;也有人把字典里的“隹部”念成“jiā部”。“隹”音zhuī,象形字,是个短尾巴鸟的形象(图一)。它作为偏旁出现在合体字里,有时表音,有时表意。“隹”作声符的字,如  相似文献   
18.
一、对一个传统理论的质疑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80年代就连续发表文章、讲话,大力倡导开展关于思维科学的研究。钱老认为:人的个体思维过程包括三种。一是抽象(逻辑)思维;二是形象(直感)思维;三是灵感(顿悟)思维。受理论水平的局限,当个学术界仅对抽象(逻辑)思维中的一部分(不包括辩证逻辑思维),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灵感(顿悟)思  相似文献   
19.
一、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忌概念混淆。偏旁和部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的概念。在小学的识字课上,时而有人把偏旁统称作部首,时而有人把部首称作偏旁部首,两者经常混淆不清。什么是偏旁?偏旁这个名称自古有之(不晚于五代)。古人就有把字的左半部称为“偏”,右半部叫做“旁”的说法。新版《辞海》说:“旧称汉字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  相似文献   
20.
您:你看,我身上有你的影子,就是比你多个“心眼”。 你:您说到哪去了?什么“心眼”不“心眼”的,我们俩都是第二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