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
"词史"意识的形成源于风雅精神和诗敎传统,它倡导词脱离传统的"情爱"题材,用词体特有的格调意趣、抒情方式、语言风格反映社会现实、历史事件,表现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担当精神,从而使词这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合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现象。尤其在晚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词史"创作潮流,其中郑文焯作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他在"词史"意识指导下创作的"史词"意深旨远,深得风人之致,体现了晚清"史词"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中,校企合作成为了科学合理的选择。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可以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能够进一步提升院校专业教学整体实力。大赛的各个环节都融入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意志。它对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发挥着引领、指导和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精抄本宋代曹勋《松隐文集》40卷,现代目录版本书鲜有著录。《中国古籍总目》集部仅著录为清抄本,抄者和抄写时间不详,版本源流及收藏情况亦未见考索。此本为清雍正二年(1724年)钱塘吴允嘉借吴焯藏本抄校,曾藏于民国藏书家秦更年之手。经与嘉业堂本《松隐文集》对勘,此本缺第一页及第十卷,当与四库本为同一系统。作为罕见的清代精抄本,此《松隐文集》中的校记题识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其精善之处亦足补他本之失,具有非常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儒家解释<诗经>注重其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作用,没有遵循<诗经>是文学艺术这一根本原则,没有接触<诗经>作为诗歌的"诗性之美".以<陈风·泽陂>为例,综合十种<诗经>注本关于此诗的解释,将汉儒、以至后来儒者加诸此诗上的种种迷雾吹散廓清,以发现其耀煜着先民情性之光、智慧之光、理想之光的诗性之美.  相似文献   
15.
潘恭寿,字慎夫,号莲巢,又号握、屋云、石林、龟潜居士。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生于乾隆六年(1741)五月十二日,卒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享年五十有四。父振翼,字傅天,诸生,以书法名世,学书者多宗之。恭寿以画名世,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所不工。花卉写生亦佳,与明代画家唐寅、恽寿平差近。中年皈佛后好写佛像,旁涉圣贤仙灵,  相似文献   
16.
史宝莉  于广杰 《今日科苑》2012,(14):111-114
丁皋(?-1761)字鹤洲,一作鹤舟,江苏丹阳人(今扬州)。他是清代有名的人物画家。丹阳丁氏,自丁皋的高祖丁雨辰起就以人物画知名。其后雨辰传给儿子俟侯,俟侯传给儿子新如。丁皋是新如的儿子。他不仅传承了家族人物画的优良技法,精于写真,而且也工山水。时人认为他的画作画法细腻,有曾鲸  相似文献   
17.
苏轼文人集团作为北宋中后期文化革新的重要士人群体,对北宋文艺的发展贡献甚巨。宋室南渡以后,一度形成了"苏学"陡盛的局面。然随着政局的变化和学术思想的改辙,苏轼文人集团也已经成为供士人回忆的前哲。这些回忆散落在诗文笔记中,陆游与苏轼文人集团渊源甚深,其《老学庵笔记》以史家之笔、文人之才情为我们展现了苏轼文人集团的人格风采,艺术旨趣及子弟归宿等多方面的情况。是苏轼文人集团在南宋士人心目中的记忆和缩影。  相似文献   
18.
采用16PF人格问卷对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14级90后新生进行调查,并进行文理科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在全部人格因素得分指标当中理科女生各项得分均在中段水平及以上,呈现出"自high"的外显人格特征。理科男生除成长能力因素低于平均分,其余均处于中段水平及以上,整体呈现出女性化的性格特质。文科男生和文科女生比较各项指标基本均衡,性别角度上的人格特征差异不明显,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因素和成长能力因素都在平均分一下。针对这种状况,应采取因材施教有侧重的生涯教育课程引导,并加强性别特征教育。整体增加人文精神、人性文化和共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台湾文学在大陆文坛的励放之状实不为过。席慕蓉、张晓风、张秀亚、罗兰,三毛等几位女性作家的散文各成一树梨花,莹莹白白开在读者心中,清香而且清新。 大陆散文佳作非少,但许久以来,令读者怦然心动的作家却屈指可数。而台湾女性散文却接踵而来,备受喜爱,这的确是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海峡那端的女性散文以其特殊的闽台文化特色,带着水气灵动,带着温馨细腻走入了大陆文化视野,立时形成了一股热潮,有些文集一版再版,大有洛阳纸贵之势。究其原因,乃是这些女性散文所表现的都是对挚爱与纯美的追求,都是万丈红尘中的凡心一颗,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与审美共鸣,读者深受美与爱的陶冶,深觉“于我心有戚戚焉”。  相似文献   
20.
张炎《词源》体现了他主要的词学思想,对当时与后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对《词源》的研究几乎从未断绝。20世纪之前,《词源》研究着力于考证其版本内容以及与《乐府指迷》的关系,并阐述了其词学理论的承继与开拓,肯定了它在词史上的地位。20世纪以来,《词源》开始进入现代学术研究视界,呈现出繁盛局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体现在词旨概论、"雅正"考辨、"清空"释解、价值考量与影响等方面。进入新世纪,张炎《词源》研究接续了20世纪末的余绪,并出现视角多元化与体系化、细化的特点,形成了新的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