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公民教育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高校是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是践行学生公民教育的关键平台之一。云南边疆高校学生工作中公民教育实践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层次低、流于形式等问题。缺乏公民教育计划、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民族伦理和民族文化的制约等是导致云南边疆高校学生工作中公民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风俗习惯和信仰、充分重视大学生公民教育并构建公民教育体系是对云南边疆高校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益表达意识与利益表达能力是衡量大学生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受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制约,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在利益表达上呈现出学历层次差异现象.消解这些差异性问题需要政府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加大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以及高校发展的有效支持,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和大学生利益表达的引导,高校学生利益表达渠道与平台也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生源结构、民族结构、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工作面临着较为繁重的任务,大学生公民教育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成效不明显等现实问题.因此,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应在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传统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公民教育规划和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学生工作的开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使其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发达省市及地区的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学生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学生生源结构单一、民族结构复杂、信仰多元化等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又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工作必然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16.
中缅佤族人民群众被分为两个国家的公民是特定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造成的,社会文化国际化发展的冲击,制度环境、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必然迫使佤族传统民族伦理文化在新时期不断演变和发展,中缅佤族人民群众之间伦理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异质性将会越来越凸显。差异性的扩大,不同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中缅佤族人民群众之间伦理文化交流的“同一性”将会逐渐被削弱,从而可能危及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