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52.
小学生的作业本要家长签字.如果是为了让学生家长参与检查家庭作业的对错,我认为不妥。我曾看过某城镇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的“一日一句”作业本。这是位三好学生的作业。作业态度无可挑剔。在作业本上签字的有她的爷爷、爸爸和妈妈,一次不漏。教  相似文献   
53.
屈指算来.我跟《小学青年教师》(原《小学教学》月刊)交往已经整整16个年头了。此前的几年,我总认为这一家刊物门槛高,可望而不可即,也就一直没敢向她投稿。后来.我终于鼓起勇气寄去稿件,出乎意料地竟被编辑错爱,刊登出来。  相似文献   
54.
写小说的人常常感到:故事好编,细节难找。写教研文章呢?实践告诉我们:讲道理难度虽有,用例则更费周折。写教研文章用例的目的在于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例恰到好处,会增强说服力,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样才能把例子用好呢?我以为,要考虑“五性”。它们是:一、新颖性听说有个单位有次举办演讲会,谈人生理想。九个演讲者无一例外地都引用了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听着听着,下面有人议论了:在敌人屠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烈士何止夏明翰一人,演讲的人为什么都选用他呢?还有人说,敌人只砍了夏…  相似文献   
55.
也许是因为“吗”和“嘛”都读“ma”的缘故,有些小朋友在使用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用错了。你瞧,“六条腿跑总比四条腿跑要快吗!”“它明明是一只狼吗!”这两个句子里的“吗”都用错了,句中的“吗”都应该改为“嘛”。看来,对“嘛”和“吗”还得好好区别一下哩!  相似文献   
56.
邻家小虎的妈妈懊恼地向我诉说:“上个星期六,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去儿童乐园玩,老师叫我把小虎带回家,说孩子好动,出了问题她们负不了责任。哪知道,今天外地有老师来幼儿园听课,老师说为了不影响上课秩序,又要我带他回家。但我哪能经常把孩子带回关在家里呢?”  相似文献   
57.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了《一路花香》,在这篇章中,有两只不同的水罐,一只水罐有条裂缝,另一只完好无损。“破损的水罐”因为自己运水.每次把水运到主人家里时,只剩下半罐水.一直感到惭愧,两次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也两次对破损的水罐讲了话.还记得他第二次讲话的内容吗?  相似文献   
58.
平素我有一个习惯:文章发表了,编辑部的赠刊到手之后,我总要看看哪些地方编辑作了修改,再想想为什么修改,从中获得了不少教益,使自己在写作上有了明显的长进。《小学青年教师》2001年第1期刊发了拙作《课堂教学“十不宜”》。我发现编辑同志的改笔多多。在惊叹编辑为这篇稿子耗费了大量心血的同时,也从他们的每一处“删”、“增”、“换”的改笔中悟出了一些写作上的道道。  相似文献   
59.
对教材的处理应持慎重态度吴迪康(江苏如皋教师进修学校)贵刊去年第九期《小学语文若干课文的教学补正》一文中的不少意见,我亦有同感,唯有对《狐狸和乌鸦》一文的补正,我认为是不妥的。特提出个人看法,求教于作者及编者。该文提到学生提出课文细节有疏忽(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0.
一位有志于写教研文章的同志问我:“写教研文章,该从哪儿下手呢?“我想,这个问题,单从理论上讲比较枯燥,还是联系实际谈比较好.正好案头有一篇题为&;lt;引导“乐说“五法&;gt;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多年来一直教低年级语文的教师,写这篇稿子时也有过类似的疑问.文章从起草到发表的经历,恰恰能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