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教育由文化教育和伦理教育两部分构成,并且后者的训练是前者展开的基础与前提.伦理教育就是通过道德训练和美德激励的方式,引导人成为人,成为全人、大人、圣人.基于此一要求,当代伦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回归伦理生活,培养人养成优良心灵,训练人担当超拔 自我的责任;其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伦理认知,训练人的伦理践行精神;其基本途径是引导人学会利用厚生.利用厚生之道,其实就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之道和细节之道.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的平常生活内容做起,行为有规则,求利有限度,待人有操守,行事有担当.这是伦理教育的最好日常生活方法.  相似文献   
22.
从根本论,“伦理”乃人基于实然存在向生存领域敞开并达向必然存在之根本理路,它缔结起人内在生存和外在生存的双重关联性,前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人的生命本性,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主观性依据;后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自然之理,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客观性依据.仅后者论,入的世界性存在、人与自然的共在共生、人的亲生命本性,构建起伦理教育的自然论依据;普遍平等的经济权利、对自由的平等追求和政府必须担当创造善业的责任,生成伦理教育的社会土壤;而再造人性的自由土壤和恢复生命天性的想望,则构成伦理教育的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3.
《新伦理学》对伦理行为规律及其类型体系的原创性探讨并没有摆脱静态思维模式的制约。伦理行为规律既涉及纵向生成也涉及横向生成,在其纵向生成轴上,伦理行为规律生成的原动力不是爱与恨,而是利益。由此,伦理行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石,只能是其原初类型,它由其原初性质类型和原初形态类型整合生成。在其原初类型这块基石上,伦理行为目的类型和伦理行为手段类型才得以建立。由此,目的类型与手段类型所统合生成的伦理行为体系,就不只是16种,而应该是由具有正义性质与非正义性质的共24种类型的伦理行为构成。  相似文献   
24.
人道是把人当人看和使人成为人的人人之道。人道构成所追求者乃自由,因而,自由构成了社会治理的最高原则。以此为参照,异化的本质呈现就是消灭人的自由,所以,异化是最根本的不人道。而根本的异化,就是专制,专制是人道、平等、公正的天敌。消灭异化的前提,是消灭专制,消灭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人人平等的经济权利和财产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25.
发展与协调:平等视域中的生境伦理构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促进发展与协调的真正统一,须构建一种生境主义伦理.这一生境主义伦理所敞开的当代方向,是必须通过调整技术的方向与目标、调整存在发展的体认态度、改变人们的行动方式和生存观念,来实现重构"人与天调"的整体生态道德.为此,重新确立人与生命平等的伦理通则和需求优先于欲求、生态优先于利益、关爱优先于法律的基本原则,创建地球、自然、生命、人互为体用、共生互生的伦理判据,构成生境主义伦理探索的奠基工作.  相似文献   
26.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是为伦理学重新寻求真实的自然基础.要对伦理学的这一自然基础予以求证,须先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入手: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生命-人"何以存在和怎样存在才最好,由此,伦理本身是生态的.伦理学生态性,既指其存在的整体性,又指其存在敞开的生成化,因为,无论是生命还是人,都是未完成、待完成并以其自身之力而不断追求完成的存在体;并且,命和人的这一生存努力方向的敞开,不仅要遵循自然之理,更要遵循血缘法则.从狭义的人本角度看,伦理即是人类遵循自然之理和血缘法则把自然(充满物理本性)的人打造成文明(有节制和德性)的人的那样一种开放性生成的努力方式.  相似文献   
27.
《新伦理学》把美德看成是道德实现的途径,这一思路正好是对西方自苏格拉底始到麦金太尔仍在发扬光大的错误传统的继承。因为,道德追求自我利益,讲求权利与责任的对等,是在限制自由中获得相对自由,所以道德是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动底线,它现实地构成了美德的基础:没有道德感,缺乏道德能力与作为的人,难有美德之自我要求。美德追求对自我利益的放弃,讲求超越权利的限度而履行份外之义务,是在创造个性自由的行动中实现和享受更高水准的个性自由。所以,美德是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动高线,它真实地构成了对道德的提升与拓展。  相似文献   
28.
当代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存在风险和生存危机,其整体表现为自然环境生态和社会环境生态的死境化倾向日益形成,社会精神荒废和伦理荒废普遍漫延,社会无个人,个人无社会,道德失落,美德消隐。面对这一时代境遇,构建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三维度阵地的伦理教育平台,展开社会整体动员的伦理教育,引导社会回归伦理生活世界,重建人的优良心灵和丰富性,重建社会良德,重建强健新生的社会精神秩序,成为当前社会谋求自我解救的根本社会学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前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大多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在第八轮课程改革 中普遍面临艰难与迷茫.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文化视野、教育理念、专业能力达不到课改要求;但追本溯源,却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学到应有的东西.这是因为汉语文学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空洞、认知错位、视野狭窄.因而,重建专业理念、培养目标和文化视野,这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回归本位的前提,也是其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之需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0.
万光治先生所带领的四川民歌研究所学术团队采风民间,发掘"活态文学"。通过对赋体文学的标本性研究,走向田野,开采出民歌这一"活态文学"宝库。作为"活态文学"的民歌,始终是生长的艺术,它的土壤是民间,它的母体是人性化、人本化和民生化的诗意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