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视频录制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录像制作方法和全自动录播系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全自功录播系统的特点,总结了其在精品课程制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
宋志明 《天中学刊》2000,15(1):7-22
胡适的儒学观相当复杂.当他作为一位学问家时,他对儒学作出了自己的历史判断,肯定了儒学中的积极价值;当他作为一位思想家时,他对儒学作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发出了激进的批孔呐喊.而且胡适一生对儒学的看法前后也存在很大差异.但不论他以什么身份、在什么时间对儒学进行的研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43.
基于Android的交互式学习微阅览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学习的兴起。在数字化阅读时代,由于信息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使人们的阅读更多的停留在浅阅读层次,文章阐述了如何在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实现电子书微阅览器的开发,实现对知识点提取和记录及笔记一键式共享等功能,帮助人们在移动学习中从浅阅读向深阅读过渡。  相似文献   
44.
孟子主要在内圣学的维度上,发展了儒家思想,可以说是第一个关切安身立命之道的儒家先师.他提出性善论,使儒家人道学理论更加完备;提出天道诚,确立了内在超越的形上指向;提出"求放心"的修养论或工夫论,构成孟子安身立命之道的最后一个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45.
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就必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一、动态演示,建立表象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象。它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形象思维的“细胞”。一般说来,运动着的学习材料较之静止的学习材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计算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它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通过动态的演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例如,在教学“正方形周长”的概念时,可以利用Authorware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然后…  相似文献   
46.
网站名称:我是班主任网  址:http://www.hairuo.net/bzr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又需要较强的理论指导,有些经验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作为班主任,您可以利用“我是班主任”网站加速这个学习的过程。网站的主要栏目“教育新闻”、“教育随笔”、“心理辅导”、“案头必备”,从不同的侧面给班主任工作提供帮助;“管理艺术”和“理论实践”两个栏目更加贴近班主任的实际工作,比如“如何开好学生家长会”、“怎样批评学生”等专题;“班主任茶馆”则是各位班主任交流的好去处,您不妨在此与同行们聊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网站名称:中国自然网网 …  相似文献   
47.
“照着讲”是讲清楚冯友兰哲学本身,着重讲“怎么样,”属于哲学史研究的范围;“接着讲”是对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发挥和发展,是创造性地诠释,着重讲“为什么,”属于哲学研究的范围。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哲学的转型,冯先生所关注的确定性、合群体性、建设性三个原则可以成为“接着讲”的接点。在当今时代,我们不必再自我标榜现代新儒家,但我们应当讲现代新儒学,对包括冯先生的新理学在内的儒家文化做出新的诠释,建构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8.
机遇与挑战——加拿大中学汉语教学考察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现实给汉语教学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这在中学尤其突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 ,当地的汉语教学又面临着教材缺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体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关注海外发展机遇 ,并积极应对挑战 ,是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所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49.
中国哲学产生的语境,形成于春秋末年。这时能够产生中国哲学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语境皆已形成。老子以“天”为契入点,开辟了讲哲学的一条进路;孔子以“人”为契入点,开辟了讲哲学的另一条进路;墨子找到了讲哲学的第三条进路。在中国哲学起步阶段,哲学家讨论的主要话题是天人关系问题、治乱问题和群己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0.
众所周知,接受唯物史观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般都对孔学抱着批判的态度。他们做了大量的清理封建主义思想糟粕的工作,努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扫清思想障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清思想障碍。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全盘否定孔学的价值。在释孔方面,他们也付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