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5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采访,作为一门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活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周朝时期,周天子为了了解各诸候国的民情风俗、政治臧否,专门派遣一个职名“輶轩使”的官吏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以观政绩,正像《诗·关睢》小序上说的:“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怪不得宋代人说,《诗》三百篇是“断烂朝报”(意即报纸),大概也就是因为它是和采访连在一起的吧。据查证,最早使用“采访”一词的,是东晋历史学家于宝,他在名作《搜神记·序》中道:“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兮其讥谤。”然而,采访作为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和学问,还是近代才有的事情。在我国,第一本专讲新闻采访的著作叫《实际应用新闻学》,是著名记者邵飘萍写的,出版于192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呈现出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在一批有关新闻采访的专著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推艾丰同志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以下简称《方法论》).  相似文献   
82.
我们知道,邸报是明代社会新闻传播的主要工具和主要方式;我们还知道,明代邸报是明朝官吏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常阅之物,许多明代史籍中记载有关邸报的资料,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一点。但是;有一些相当重要、相当关键的问题,至今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这就是:1.在没有现代邮政系统的明代社会,它的邸报究竟是怎样传递和发行的?2.明代邸报是手抄的,还是雕板印刷的,或是活版印刷的? 本文试图对这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见教于大  相似文献   
83.
一个伟大的民族,要获得发展与进步,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主导思想。这种民族的主导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在扬弃和继承中发展。否则,这个民族将面临停滞和衰落的命运。在今天,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宏伟大业的主导思想,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从业人员,如何宣传好这一基本理论,确实是一个重大课题。因此,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倡导者——邓小平同志的宣传思想,就显得极有必要和极为重要了。 一、邓小平说:“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 早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经济建设的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他说:“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没有安定团结,就没有一切,包括民主、‘双百’  相似文献   
84.
近读新近出版的《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发现书中有一段文字与古代邸报极有关系,好在史料字数不多,现全部摘抄如下: 帝国的官方公报是进行教育的另一种方式;这个公报刊载历史上的教训,介绍各种各样的例证,以此激励人们尊崇美德,热爱民主,厌恶陋习;它向人民通报各种法令,各种正义行为和政府需要加以警戒的事项。在那里可以看到被解职官吏的名单并附有他们遭此羞辱的原因:一种是过于严厉,一种是太多宽容,再一种是玩忽职守,还有一种是疏于判断。这个公报对于准予支付的款项和必须紧缩的费用等等,也加以报道。它详尽叙述朝廷的判决,各省发生的诸种  相似文献   
85.
喜闻"利好"     
犹如日前酷暑难耐的京城突降一场暴雨.让人格外神清气爽、通体舒适一样.最近传媒界不断泄出"利好"消息,令人更是振奋不已.请看-- 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甩出大动作:自今年7月1日起,从每天16版扩充到20版,增加了要闻、国际新闻、社会建设新闻和理论、文艺评论、文艺副刊等方面的内容,信息量加大,可读性加强;人民网的规模亦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6.
党与党报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先进思想文化不断铸就党与党报的过程。80年的党史和党报史揭示出一个伟大的真理:当着作为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符合的时候,党与党报的事业就前进,就胜利;反之,当着它们相脱节的时候,就反复,就失败。党的使命就是党报的使命,使命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奋斗目标的一致和服务宗旨的一致。使命的一致性并不等于地位的等同性,党是领导核心,党报隶属于党,服从于党。党的新闻传播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内容。"群众论"和"导向论"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大贡献。  相似文献   
87.
新闻宣传要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离不开广播电视媒体的参与。“视点”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的文章《新闻宣传要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一个令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的新目标。广播电视媒体怎样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作者提出四点建议:准确把握形势,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反映民意,协调各方关系;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丰厚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88.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怎样看待党性原则,怎样坚持和把握党性原则,如何把坚持党性原则同遵循新闻规律有机地统一和协调起来等等,这些从现实中提出来的重大问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确实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注,进行科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89.
尹韵公 《新闻传播》2005,(11):10-10
大学新闻系学习时,有几项规定动作是必须完成的,如采访、写作、评论、编辑等。记忆之中的编辑课程,好像它的主要涉及对象是报纸,稍带杂志,略提广播和电视。可能是时代条件的局限,任课老师大都只是在报纸干过编辑,或者有过报纸编辑的实践经验,但这并不妨碍老师们教授起来一脸轻松,头头是道,满室妙语。其中一位老师尤其能授业解惑,他有一句话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编辑是美的享受。他以报纸为例,称版面编辑应当是美的创造者和设计者,因而版面语言应当是美的语言,版面安排应当是美的魅力再现。  相似文献   
90.
自去年4月中旬起,中央各大媒体在黄金时段和重要位置推出《劳动者之歌》后,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认可。虽然这个栏目从未经过炒作,栏目内容也不扣人心弦,但它却能够激起普遍赞同,这其中必定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这种社会历史背景的当代意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典型人物报道的宣传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