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由布鲁纳等人提出的“支架”理论近几年在国内教育界备受瞩目。该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的支架可以为有效的课堂交际创造非常和谐的语境。如果运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阐释外语课堂互动中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充实它在理论上的解释力,并对教学实践中搭设合理的支架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其实建设数字校园,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束缚。笔者认为,我们迫切需要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中小学校不妨向企业学习,建立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首席信息主管)机制。  相似文献   
13.
顾前的短篇小说《塑料发卡》没有让故事在其间滑行,所以有些难懂。读第一遍,毫无印象,再次细读,略略懂了一点,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我而言,是有些痛苦。苦思冥想之余,上网搜索关于此文的评论,大大地“失望”!有人说此文什么也没有说,可这不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么?多处“空白”留给读者的就是无穷的想象空间,正如《小说选刊》2014年第5期稿签所述:“好的小说是难以一言道尽的。能够被轻易概括并提炼主旨的小说在艺术品质上应该是可疑的。同样,好的小说是不易阐释的。仿佛一说就错,一说就言不及义,甚至离题万里。”  相似文献   
14.
水利工程自古以来都是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我国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工程,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水利工程之一,保护成都平原上千年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水利工程对人们生活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地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基的稳固与否,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水利大坝的视角,通过对水利大坝中地基振冲碎石桩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希望提高水利工程地基的质量,建设安全经济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5.
尴尬季节     
这个故事是在夏季发生的。我为此永远记住了这个尴尬的季节。 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冬子的,在此之前没有做认识她的准备。那个机会是我的恩师提供的。恩师叫我把冬子给他叫来,我就去叫冬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论述了何为对比艺术,然后重点阐明了《祝福》文中的对比艺术,包括环境与环境的对比、环境与心境的对比、人物之间的对比、篇章结构上的对比。通过诸多对比,建构了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中国公安文学的发展十分繁盛,但了解它的人却并不多,甚至存在误解。文章阐释了公安小说命运意识的偶然性、荒诞性和辩证性,得出结论:作为公安文学分支的公安小说不仅仅是讲述探案故事,一味注重理性逻辑推理,也包含了诸多非理性元素。这种非理性情节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其潜在价值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8.
达·齐默尔曼《一个锲而不舍的人》细致全面地刻画了一个头脑愚笨但有诸多优点的白痴——小克鲁瓦锡。小克鲁瓦锡的出生就注定带有某种悲剧性,因为“克鲁瓦锡夫妇是在晚年得到这个孩子的”。按照优生优育的科学标准来衡量,小克鲁瓦锡是一个白痴无可厚非。 小克鲁瓦锡并没有像其他白痴一样干出一些违反常理、令人作呕讨厌的勾当来,相反很逗人喜爱——“在学校屡屡得到友爱奖”,以至于“后来,他(小莫兰神甫)也没有勇气给他(小克鲁瓦锡)不及格。” 因此,我们在这里应感谢克鲁瓦锡夫妇为我们生养了一个白痴——小克鲁瓦锡。乍一听,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仔细想一想。再来剖析白痴美好的善良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以为张惠雯的小说《岁暮》(《收获》2014年2期)是一个关于探索人类情感奥秘的文本。作为主人公的她寡居海外,虽不必为稻粱谋,内心却并不充盈富足,如"大部分时间,她不知道该干什么。每到周末,她就更加烦恼,因为她希望和人交往,希望有人陪伴,但她知道周末正是朋友们的家庭日,不少人的孩子就在附近读书,孩子们会回家,他们全家人会聚在一起,那些当母亲的更不可能舍弃孩子去陪伴她这样一位孤独  相似文献   
20.
计划杂谈     
放假前夕,就忙着借书、买书,准备利用假期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还制订一个密不透风的计划:几天之内读完某名著,在几月几号之前写几篇文章,总之,日程安排自诩比学校的课表还科学,说学校没有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统一的课表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不能让学生自己充分合理地自由地支配时间,不利于培养人才。现在放假了,总算有了自己的时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